服务热线:13988889999

站内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江苏自考07969《外贸口语》教材大纲

你的位置: 首页 > 杏悦新闻

江苏自考07969《外贸口语》教材大纲

2025-07-26 10:05:41  点击量:

高纲1463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7969      外贸口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4月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本课程的性质

“外贸口语”是高等自学考试商务英语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主干课程与学位课。

二、本课程设置的目的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自学者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及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的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进行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的全过程。

其主要任务是:

1.通过围绕语言功能和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规程开展技能训练,使应考者能就国际贸易的主要业务环节的一般情景进行恰当的交谈。

2.能就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规程和国际惯例展开的话题进行连贯发言,要求能确切表达思想,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言基本得体。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口语水平。

三、总体课程教学要求

“外贸口语”是专业主干课,要求学生在通过由浅入深的系统学习与操练后能够担任接待外商,进行业务谈判的一般英语会话工作。该课程要求学生既能把握商务活动的主题及相关完整的、系统的商务知识,也能具备实际运用语言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的关系

“外贸口语”是高等自学考试商务英语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主干课程。它虽然是训练考生单项语言技能的实践课,但它在内容上与“国际贸易实务(三)”、“BEC商务英语(一)”、“BEC商务英语(二)”、“商务英语沟通”、“国际商务谈判”等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但其侧重于口头表达,强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通过口头交际方式完成经贸活动的能力,与这些课程相辅相成。同时,课程的学习对于“商务英语口译”专业课的学习也有重要关联,起到相当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Ⅱ  考核目标

为了使本课程的自学考试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本大纲在规定各章自学考试内容提要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可使应考者进一步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知道怎么学和怎么考,更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教材;可使社会助学单位知道应该如何组织教学,根据应考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使之达到既定的要求;可使命题单位正确把握试题的广度、深度和难易程度。

考核知识点是指考核知识范围的广度,明确考生最低限度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

考核要求是指需要应考者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本大纲中的考核要求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应达到的能力层次来规定。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的等级关系,各个能力层次的含义如下:

识记:能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与非。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和基本道理,分析相关问题的区别和联系。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分析。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本课程的应考者通过围绕语言功能和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规程开展技能训练,使应考者能就国际贸易的主要业务环节的一般情景进行恰当的交谈,能就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规程和国际惯例展开的话题进行连贯发言,要求能确切表达思想,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言基本得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口语水平。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点

Episode One:  Arrival of the Americans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美商抵达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迎接客人:a)对从未见过面的;b)对有段时间没见过面的熟人;c)对经常见面的。介绍:a)单独介绍;b)集体介绍,离开,安排交通工具,距离与方向用语,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Greeting: to someone you have never met before; to an acquaintance or a friend you haven’t seen for some time; to someone you meet frequently    

2)  Introduction: introducing an individual; introducing a group    

3)  Excusing oneself

                   4)  Arrange transportation

                   5)  Describing distance and directions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Two: Discussing the Itinerary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商谈日程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计划;选择与偏好,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Plans    

2)  Choices and preferences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Three: At the Dinner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招待客人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晚宴前:a)迎接客人;b)饭前寒暄;c)宣布晚宴开始并请客人入座。晚宴中:a)请客人吃菜;b)解释饭菜,听到赞扬时的答词,祝酒,结束晚宴,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Before the dinner: greeting the guests; light talk before the dinner; announcing the dinner and seating the guests  

2) During the dinner: serving the food; explaining the food

3) Responding to a compliment

                    4) Toasts

                     5) Concluding the dinner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Four:  Sightseeing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观光情景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空间与方位用词;指导游客;集体或单独活动;历史用语;结束游览,让学生能比较流利地用英语给客户导游,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Spatial descriptions  

2)  Directing the guests

3)  Group vs. individual activities

4)  Historical expressions

5)  Concluding the tour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Five:  Shopping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谈判和体检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询价;订货;讨价还价。体检用语:a)体位;b)检查;c)症状;d)诊断,医治办法,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Inquiring  

2)  Ordering

3)  Bargaining

4)  Expressions for medical examination: position; checking; symptoms; diagnosis

5)  Treatments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Six: Beijing Opera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日常商务谈话过程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意见:a)征询意见;b)接受意见;c)拒绝意见,讲故事;要求澄清与检查理解:a)要求澄清;b)检查理解,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Advice: asking for and giving advice; accepting advice; rejecting advice 

2)  Narrating

3)  Asking for clarification and checking for comprehension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Seven: The Negotiation Starts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商务谈判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正式谈判前的寒暄;开始谈判;从一般到具体;同意;不同意;通盘考虑;谈判用语:a)有礼貌的打断别人的话;b)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Warm-up topics before the formal negotiation

2)  Starting the negotiation

3)  Getting from general to specific

4)  Agreeing/disagreeing/seeing the other side

5) Expressions for negotiations: interrupting politely; correcting yourself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Eight: Price and Terms of Payment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价格、付款条件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改变话题;回到原来的话题;作出让步;犹豫踌躇;成交;支付条款:a)记账交易与托收;b)预付货款;c)信用证,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Changing the subject

2)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topic

3)  Making concessions

4)  Hesitating

5) Clinching a deal

6) Terms of payment: open account and collections; payment in advance; letter of credit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Nine: Delivery and Claim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交货和索赔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交货:a)要求尽早交货;b)交货误期。质量:a)对质量的要求;b)质量低劣。赔偿:a)确定次品的方法;b)谈判赔偿率。起草合同:a)合同的措辞;b)合同的结构,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Delivery : urging early delivery; late delivery

2)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inferior quality

3)  Penalty: methods to determine defects; negotiating the penalty rate

4) Drafting the contract: the wording and phrasing of the contract;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tract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Ten: Better Machines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补偿贸易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补偿贸易:a)机器出口商融资;b)机器进口商融资;c)贷款;d)返销,外汇。多种选择方案:a)征求和给予选择方案;b)后果,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Compensation trade: financed by the machine exporter; financed by the machine importer; loans; buy-back

2)  Foreign currency exchanges

3) Alternative solutions: asking about and giving alternatives; consequences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Eleven: Setting off for the US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商务出差(出访美国)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预定机票;在机场检票登机:a)行李;b)座位。电话交谈:a)打电话;b)留言。通过接线员的帮助打电话:a)打对方付费电话;b)要求提供信息,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Making flight reservations

2)  Check-in at the airport: the baggage; the seats

3) Telephone conversations: making calls; leaving a message

4) Calls with operator’s help: making a collect call; asking for information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Twelve: Arrival in the US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商务出差(抵达美国)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进入美国:a)在移民检查站;b)在海关。食宿:a)预定;b)到达宾馆。邮政服务,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Entry into the US: at the immigration check-point; at customs

2)    Accommodations: making reservations; arriving at the hotel

3) Postal services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Thirteen: Visiting the Factories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参观工厂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技术转让合同的谈判:a)定义、内容和范围;b)支付;c)技术文件的交付;d)验收;e)保修。规格和性能:a)物理规格;b)性能。算数运算:a)加法;b)减法;c)乘法;d)除法。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Negotiating a contract involving technology transfer: definition, content and scope; payment; the delivery of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acceptance; warranty

2)    Specifications and performances

3) Arithmetic operations: addition; subtraction; multiplication; division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Fourteen: A Busy Night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电影和舞台演出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电影和舞台演出:a)询问上演的节目;b)订票。出行:a)叫出租车;b)付出租车司机车费;c)乘坐公共汽车。寻路。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Getting around: ordering a taxi; paying the taxi driver; bus ride

2)    Finding the way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Fifteen: The Weekend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娱乐和在美国下馆子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娱乐公园:a)询问娱乐公园的情况;b)订票。在美国下馆子:a)早餐;b)午餐;c)晚餐。常见菜肴。烹调。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Amusement parks: inquiring about amusement parks; ordering tickets

2)    Eating out in the USA: breakfast; lunch; dinner

3) Common dishes for dinner: appetizers; main courses; vegetables; soups; dessert

4) Cooking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Sixteen:Exclusive Sales and Agency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包销和代理人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建议:a)征求建议;b)提出建议;c)同意;d)不同意;e)无所谓。比较和对比:a)比较;b)对比。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教学要求:学会有关包销及代理方面的词语及句子。

教学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Suggestions: asking for suggestion; making suggestions; agreeing to a suggestion; disagreeing about a suggestion; showing indifference

2)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Seventeen: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外资在中国投资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在鸡尾酒会或自助餐上的介绍:a)被人介绍;b)介绍别人;3)自我介绍。有礼貌的结束谈话:a)添酒或添菜;b)介绍另一个人;c)其他办法。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Introductions at cocktail or buffet party: getting introduced; introducing others; introducing yourself

2)    Leaving or ending a conversation properly: having a refill; introducing another person; other ways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Episode Eighteen: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课程内容:通过剧本学习,了解和掌握与外商讨论进行投资、开发新业务涉及的语言技巧包括:外国投资的特点:a)补偿贸易;b)购买中国证券;c)合资企业;d)外商独资企业。承诺和保证。分别时的用语:a)表达良好的祝愿;b)再见。并且能灵活运用完成相关情景下的角色表演和话题讨论。

考核要点:

1.(识记) Script and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2.(领会) Language skills:  1) The features of foreign investments: compensation trade; buying Chinese securities; joint ventures; firms solely owned by foreigner

2)    Promises

3) Expressing for parting: expressing goodwill; goodbye

3.(应用) Role play

4.(应用) Topics discussion

Ⅲ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实施意见。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点标准化,本大纲列出涵盖所有考试范围的提纲。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进一步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更有目的的系统学习本课程,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分层次进行辅导。同时,也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其范围,从而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准确度。

(二)本课程的使用教材

《实用经贸英语口语》(第三版),陈准民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三)自学方法

(1)正确处理口语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以训练口头语言表达为目的,是一门基本技能课程。具有一定词汇量、语言知识、语法知识及一定关于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自学应考者,方可学习本课程并进行本课程所要求的训练。换言之,本课程是一门自学应考者将其已经具有的语言知识及关于国际贸易实物知识付诸于口语实践的课程。

(2)有步骤地进行口语练习。根据自学的特点,自学应考者通过大量的口头练习以达到本大纲的要求。本大纲口语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剧本和语言技能学习;第二,角色表演,第三,话题讨论。在第一阶段,熟悉剧本,能做到熟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流利度。练习中提供了大量的补充材料,其中包括与主题有关的词汇、句型、词组或对话。这些材料有助于扩展自学应考者的思维范围并提高自学应考者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输入。要结合课文配套的练习,重点掌握语言技能部分的口语句型。在第二阶段即角色表演阶段,学习者要模仿和灵活应用之前所学语言技能完成相关商务情境下的角色表演。此部分最好能找一两个同伴进行练习,也可以一人分饰几个角色。在第三阶段,即话题讨论。自学应考者借助于课文及练习中所提供的英语习语及相关固定句型及有关贸易实务的专业术语,可适当借助其他教材或者网络手段,积累相关话题的素材,进行组织加工,为更好的完成话题讨论做准备。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的考试要求,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辅导向。

(2)充分认识并区分教师与学生在口语课上的作用:学生应是积极主动的参加者。因此,应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是课堂的组织者。

(3)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语言练习的机会,加大学生的口头实践量,以使学生准确而熟练地掌握英语。

(4)在机械训练的过程中,应严格要求语言的准确与流畅性。

(5)在交际和灵活运用阶段,应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交流意见与看法。对学生交际中所出现语言错误的纠正应置于第二位。这一工作宜在交际暂告一段落时进行,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和语流。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

(1)本课程考试的命题,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提要和考试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标准,不要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也不要提高或降低考核标准。考试内容要覆盖到各个章节,并适当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难易程度要适中。

(2)考试采用口试方式进行,同时对两位考生进行考试,考生搭档(Partner)以随机方式配对。口语考试由两位英语教师主考。两位主考给每位考生独立打分,考生的最后成绩为两个分数的平均分。口试以百分制评分,主考将依据考生的语音语调、流利程度、思想表达、交际能力、语言得体性及有无重大语法错误等方面评分。

(3)考生口试采用全英语答题。考试分四个部分,总分100分,60分为及格,每位考生考试时间约为10-15分钟,准备时间为5-10分钟。

第一部分:自我介绍(Self-Introduction)。考生分别做简单自我介绍,主考教师采用问答形式就1-2个简单话题与考生进行交谈,时间约2-3分钟。此部分的主要目的是:1)消除考生紧张的心理,逐步进入考试状态;2)考查学生日常话题的表达能力。此部分占总分的20%。

第二部分:朗读对话(Reading Aloud a Dialogue)。两位考生分角色进行朗读一段对话,时间约2-3分钟。此部分要求两位考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流利地朗读一个对话。题目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来自教材中的Script部分。此部分占总分的20%。

第三部分:角色扮演(Role Play)。两位考生根据所给题目分配的商务角色进行对话,时间约3-5分钟。此部分要求考生具有口头灵活应用英语的能力和应变能力。题目涉及活动主要与教材中Language Skills和Role Play部分的内容有关。此部分占总分的30%。

第四部分:话题讨论(Topic Discussion)。两位考生根据所给的商务话题进行观点陈述和讨论约3-5分钟。题目涉及话题主要与教材中Topics for Discussion部分的内容有关。此部分占总分的30%。

附  录

1.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贸口语考试记分卡

2. 外贸口语自学考试试卷样卷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贸口语考试记分卡

 

 

考生A考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A成绩:________________

 

Part I (20)

Self-Introduction

Part II (20)

Reading Aloud a Dialogue

Part III (30)

Role Play

Part IV (30)

Topic Discussion

Fluency

(10)

Accuracy

(10)

Intonation

(10)

Pronunciation.

(10)

Content

(15)

Accuracy

(15)

Content

(15)

Accuracy

(15)





 

 

 

考生B考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B成绩:________________

 

Part I (20)

Self-Introduction

Part II (20)

Reading Aloud a Dialogue

Part III (30)

Role Play

Part IV (30)

Topic Discussion

Fluency

(10)

Accuracy

(10)

Intonation

(10)

Pronunciation.

(10)

Content

(15)

Accuracy

(15)

Content

(15)

Accuracy

(15)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自考07969《外贸口语》教材大纲

 

 


外贸口语自学考试试卷样卷

 

Part One: Self-Introduction (20%)

In this part, you are required to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yourself, and then answer some questions based on the two topics specified by the examiners. For example:

1)Tell me about your hometown.

2)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your spare time?

 

Part Two: Reading Aloud a Dialogue (20%)

In this part, you are required to read aloud a dialogue with a partner. Student A will read the role of A and Student B will read the role of B. For example:

A: How old is this factory, Mr. Moro?

B:   Almost ten years old.

A:   How is the business?

B: Pretty good.

A:   Then why do you want to sell your machines?

B:    I want to sell the old machines only. They are bit obsolete. Require too much labor.

A:   Could you show them to us?

B:    Come this way. (Pointing) These are two cutting machines. Over there, towards the far end of the wall, are ten hemming machines. On their right are thirty-five sewing machines.

A:   Is that all?

B:    No. Down the aisle, in the connecting room, as I'll show you very soon, we have four steam pressing machines.

A:   How long have these machines been in use?

B:    Three to five years.

A:   Are they all worn out?

B:    Oh no. Most of them are still in perfect shape, just need a lot of people to attend to.

A:   Could you give us a demo?

B:    Sure thing. (To a worker) Sophia, come here and show our guests how good our machines are.

(After the demo.)

A:   How much is your offer for this machine?

B:    I'm a very reasonable man. Look, this is the original invoice for this machine. See the original price? And as you're from such a remote country, I'll sell them to you at half of the original price.

A:   Thank you. But as the date of the invoice indicates, this machine has been in use for already 6 years.

B: You're right. And we usually depreciate our machinery in ten years, so it still has three-fifths of the original value.

A: My friend (glancing at Mr. Bowen ) told me on our way here that most garment makers here in the States depreciate their machinery in just five years. So this machine is worth only one-fifth of its original value.

B: That's not the way I calculate.

A: All right. Very soon we'll find out the main stream practice as we will visit a few more garment makers.

 

Part Three: Role Play (30%)

In this part, you are required to make up a dialogue with a partner for about 3-5 minute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 and directions. You are given five minutes to prepare for it before the examination. For example:

 

Student A

You play the role as an importer and you will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an exporter (Student B). Negotiate for buying 500 tons of raisins from your partner at the lowest possible price (Suggested price: US$900/ton FOB Shanghai). Your partner, of course, should sell the goods at the highest possible price. You should have some warm-up talk before the formal negotiation, and make a natural transition from the general to the specifics.

 

Student B

You play the role as an exporter and you will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an importer (Student A). Your partner will negotiate for buying 500 tons of raisins from you at the lowest possible price. You, of course, should sell the goods at the highest possible price. You should have some warm-up talk before the formal negotiation, and make a natural transition from the general to the specifics.

 

Part Four: Topic Discussion (30%)

In this part, you are going to discuss some business topics with a partner. You will have 30 seconds to think before you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for about 3-5 minutes. For example:

1)Have you taken part in negotiations with foreigners before? If you have, what kind of negotiations were they?

2)Is honesty important in negotiations?

高纲1471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961  工程财务

南京工业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1.《工程财务》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为培养和检测自学应考者在工程财务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

2.本课程以工程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为主线,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程财务管理中投资、融资、资产管理、工程成本与控制、盈余管理与分配、财务分析、财务预算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工程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本课程的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本课程以财务管理资金运动观念为逻辑主线,系统阐述工程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基本理论知识体系。

(2)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本课程以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依据,解决工程财务中的实务运作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工程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2.理解工程财务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具备分析应用能力,掌握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财务实际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程财务的前期课程主要有: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施工管理、工程经济学、 会计学,这些课程为学好本课程提供了工程管理、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会计等知识基础。学习本课程时,特别要注意财务与会计的区别,会计解决资金运动的反映问题,而财务解决资金运动的管理问题,通过专业的理财活动实现预期的财务目标。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总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有关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为理解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学习以后各章节的内容奠定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理解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对象和目标,熟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环节。施工企业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目标理论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对象和内容

1.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

2.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

3.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1.财务管理目标的多种观点

2.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环节

第三节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环境

1.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

2.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

(三)考核知识点 

1.企业财务的含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和对象

2.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环节

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代表性观点

4.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

(四)考核要求

1.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对象和内容

识记:(1)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2)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领会:(1)施工企业的财务活动;(2)施工企业的财务关系。

2.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识记:(1)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2)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环节。

领会:(1)财务管理目标的主流观点:利润最大化、每股利润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

3.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

识记:(1)内部环境的含义和主要因素;(2)外部环境的含义和主要因素

领会:金融市场利率的构成

第二章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这两个观念,熟练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熟练掌握风险的基本衡量方法以及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风险的衡量和风险报酬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货币时间价值

1. 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

2. 货币时间价值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3. 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二节  风险价值观念

1. 风险和报酬的含义

2. 风险的衡量

3. 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4. 风险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1. 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

2. 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3. 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4. 一年内多次复利时间价值的计算(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计算)

5. 风险的含义、分类

6. 报酬的含义、报酬的衡量指标

7. 单项资产的风险衡量:期望值、方差、标准离差、标准离差率

8. 风险报酬率和必要报酬率的确定

10. 风险与报酬率的关系

11. 风险管理的目的、程序和策略

(四)考核要求

1.货币时间价值

识记:(1)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 

领会: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应用:(1)单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2)复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3)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包括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2.风险价值

识记:(1)风险的含义和类型;(2)报酬的含义;(3)报酬的衡量指标 

领会:(1)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2)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3) 标准离差、标准离差率;(4)风险报酬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5) 风险管理的策略

应用:(1)风险的衡量;(2)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第三章  施工企业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施工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动机和筹资结果,资金筹集的基本原则,资金成本的性质和意义,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内涵及影响因素,杠杆效应的基本原理;熟悉企业资金筹集的主要渠道和特点,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的主要筹资方式,筹资方式与筹资渠道的配合;掌握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杠杠效应及杠杆系数的计算,最佳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及所要考虑的决策因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施工企业资金筹集概述

1. 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动机

2. 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

3. 筹资资金的分类

4. 筹资资金的原则

第二节 权益筹资

1. 企业资本金制度

2. 股份有限公司普通股筹资

3. 有限责任公司资本金的筹集

4. 企业留存收益

第三节 负债筹资

1. 长期负债筹资

2. 短期负债筹资

3. 债务资金的优化组合

第四节  资金成本的计算

1. 资金成本的含义和作用

2. 不同筹资方式资金成本的计算

第五节  筹资风险及其回避

1. 经营风险与经营杠杆

2. 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

3. 总杠杆系数

4. 筹资风险的回避

第六节  最佳资本结构

1. 资本结构概述

2. 最佳资本结构决策

(三)考核知识点 

1.企业筹资的三种动机

2.企业筹资的渠道、方式

3.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的含义和特点

4.企业筹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企业资本金的含义、种类及出资方式 

6.股票的分类,普通股股东的权利,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7.有限公司资本金的筹集

8. 留存收益筹资的方式,留存收益筹资的优缺点

9. 公司债券的含义、基本要素和种类、债券的发行价格

10. 银行借款的分类、短期借款的信用条件、短期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11. 融资租赁的含义、特征、融资租赁租金的确定、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缺点

12.商业信用的含义和形式、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缺点

13.债务资金的优化组合

14.资金成本的含义和作用,银行借款、债券筹资、普通股筹资和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综合资金成本的计算

15.经营风险、经营杠杆的含义,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和应用

16.财务风险、财务杠杆的含义,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和应用

17.总杠杆系数的计算和应用

18.资本结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含义、比较资金成本法的含义、最佳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

(四)考核要求

1. 筹集概述

识记:(1)企业筹资的三种动机;(2)企业筹资的渠道和方式;(3)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

领会:企业筹资的四项基本原则

2.权益筹资

识记:(1)企业资本金制度;(2)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3)有限责任公司资本金筹集;(4)留存收益筹资的方式和优缺点

3.负债筹资

识记:(1)企业债券筹资;(2)银行借款筹资;(3)融资租赁筹资及其优缺点;(4)商业信用筹资

领会:短期借款的信用条件

应用:(1)债券的发行价格;(2) 融资租赁租金的确定;(3)商业信用中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4)短期借款的实际利率

4.资金成本

识记:资金成本的含义

领会:资金成本的作用

应用:(1)银行借款成本、债券筹资成本、普通股筹资成本、留存收益成本和综合资金成本的计算;(2)依据资金成本进行筹资方案 

5.筹资风险及其回避

识记:(1)经营风险;(2)财务风险

领会:(1)经营杠杆;(2)财务杠杆

应用:(1)经营杠杆系数;(2)财务杠杆系数;(3)总杠杆系数 

6. 最佳资本结构决策

识记:资本结构的含义

领会:(1)最佳资本结构;(2)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应用:(1)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2)比较资金成本法

第四章  施工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了解施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营运资金的内涵,现金管理的常见问题及管理方法,施工企业存货的内容;熟悉流动资产的特点和分类,企业置存现金的主要动机,施工企业持现成本的内容,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主要存货的管理任务;掌握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的财务管理目标,施工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决策方法,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决策的内容,与存货管理有关的成本内容和计算,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使用,最佳保险储备量的决策以及主要存货管理方法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1. 流动资产的概念与特点

2. 流动资产的分类

3. 流动资产的管理要求

第二节 现金及营运资金管理

1. 现金管理的目标

2. 施工企业现金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3. 施工企业加强现金管理的方法

4. 现金预算管理

5.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6. 营运资金的管理

第三节 应收账款的管理

1. 应收账款概述

2. 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

3. 应收账款管理决策

4.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第四节 存货管理

1. 存货的内容和分类

2. 存货管理的目标

3. 储备存货的有关成本

4. 存货决策

5. 施工企业主要存货的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1. 流动资产的含义和特点以及管理要求

2. 速动资产和非速动资产的区别

3. 营运资金和现金的含义

4. 现金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加强现金管理的方法

5. 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

6. 现金预算的主要内容

7. 企业持有现金的成本

8.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9. 应收账款的概念、种类

10. 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11. 应收账款的成本

12. 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

13. 信用政策

14.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15. 存货的概念与分类

16. 存货管理的目标

17. 存货的成本

18. 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

19.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的扩展

20.施工企业材料的管理 

21.施工企业在建工程的管理

(四)考核要求

1. 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识记:流动资产的含义、分类

领会:流动资产的特点及管理要求

2. 现金及营运资金的管理

识记:(1)财务管理中现金的含义;(2)营运资金的含义;(3)现金管理的常见问题;(3)提高现金使用效率的方法;(4)现金预算的内容

领会:(1)持有现金的动机;(2)现金的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3)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含义

应用:(1)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式(假设不存在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的转换,即与交易成本无关。);(2)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存货模式(假设不存在现金短缺。因此,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属于无关成本,相关成本只有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3)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现金周转模式

3. 应收账款的管理

识记:(1)应收账款的概念;(2)应收账款的种类;(3)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4)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

领会:(1)应收账款的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2)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3)信用政策的三个内容 

4.存货的管理

识记:(1)存货的概念;(2)存货的分类;(3)存货管理的目标;(4)施工企业材料的管理

领会:(1)存货的成本:进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2)存货经济订货量的含义;(3)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扩展

应用: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

第五章  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和主要固定资产的种类,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和投资决策程序,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内涵和主要管理内容;熟悉固定资产折旧的依据,折旧的计提范围,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应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和适用性,固定资产需要量的核定方法,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决策的方法等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1. 固定资产的分类

2. 固定资产的计价

3.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4. 固定资产折旧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 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2.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程序

3.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制定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1.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含义

2.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管理内容

3.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决策

(三)考核知识点

1. 固定资产的含义、特点和分类

2. 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重置完全价和账面净值

3. 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

4. 固定资产折旧

5. 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6.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程序

7. 固定资产需要量的核定方法

8.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应当考虑的因素:货币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

9.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含义

10.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管理的内容

江苏自考06961《工程财务》教材大纲

11.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决策方法

(四)考核要求

1.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识记:(1)固定资产的含义、特点和分类;(2) 固定资产的原价、重置完全价和净价;(3) 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4)固定资产折旧

领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应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及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识记:(1)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程序;(3)固定资产需要量的核定方法

领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应当考虑的因素:货币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

应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的现金流量分析

3.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识记:(1)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含义;(2)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管理的内容

领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决策的年成本法

第六章 施工企业证券投资的管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的目的和特点,投资基金的含义和种类,基金投资的优缺点;熟悉证券投资组合的策略;掌握股票估价和股票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债券估价和债券投资收益率的计算。 股票、债券的投资决策是本章的重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施工企业证券投资概述

1. 施工企业证券投资的含义

2. 施工企业进行证券投资的动机

3. 施工企业证券投资的种类

4. 施工企业证券投资的风险

5. 证券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节 股票投资

1. 施工企业股票投资的特点

2. 施工企业股票价值的计算

第三节 债券投资

1. 施工企业债券投资的特点

2. 施工企业债券的估价

3. 施工企业债券的投资报酬率

4. 影响债券投资收益的因素

5. 债券投资的风险

第四节 基金投资

1. 投资基金的含义

2. 基金投资的优缺点

3. 投资基金的种类

4. 投资基金的特点

5. 基金投资的估价

第五节 证券投资组合

1. 证券投资组合的意义

2. 证券投资组合的策略

3. 投资组合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 有价证券的含义和特征

2. 证券投资的含义和动机

3. 证券投资的种类

4. 证券投资的风险

5. 证券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

6. 股票投资的含义和特点

7. 股票投资的有关概念

8. 股票价值的计算

9. 股票投资收益率的计算

10.债券投资的目的

11. 债券投资的特点、风险及影响因素

12. 债券的估价 

13. 债券投资收益率的计算

14. 投资基金的含义、种类和特点

15. 基金单位净额

16. 基金的报价

17. 基金投资的收益率

18.证券组合投资的策略

(四)考核要求

1. 证券投资概述

识记:(1)有价证券的含义和特征;(2)证券投资的含义;(3)证券投资的动机;(4)证券投资的种类;(5)证券投资的风险;(6)证券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

2. 股票投资管理

识记:(1)股票投资的特点: 股票投资是权益性投资,股票投资的风险大,股票投资的收益率高,股票投资的收益不稳定,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大;(2)股票价值;(3)股票价格;(4)股利

领会:(1)影响股票价值的因素;(2)股票预期报酬率

应用:(1)股票价值的计算:零增长股票的价值,固定增长股票的价值;(2)股票买卖决策;(3)股票投资收益率的计算:零成长股票收益率,固定成长股票收益率

3. 施工企业债券投资管理

识记:(1)债券投资的目的;(2)债券投资的特点;(3)债券价值;(4)债券价格;

领会:影响债券价值的因素 

应用:(1)债券的估价模型;(2)债券买卖决策;(3)债券投资收益率的计算

4. 基金投资

识记:(1)投资基金的含义和种类;(2)投资基金的特点

领会:(1)基金单位净额;(2)基金的报价;(3)基金投资的收益率

5. 证券组合投资

识记:证券组合投资的概念

领会:证券组合投资的策略

第七章  施工工程成本管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成本和费用的关系、成本的作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和环节,理解工程项目成本的分类、成本按习性分类的方法、工程项目成本预测方法和盈亏平衡分析在工程项目成本预测中的具体运用,掌握工程项目成本的概念、构成内容,掌握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成本管理概述

1.产品成本和生产费用的概念及作用

2.工程项目成本的范畴

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工作环节

第二节 工程成本性态

1. 工程成本性态分析

2. 混合成本的分解

3. 成本性态分析原理的应用

第三节 工程成本预测

1. 工程项目成本预测概述

2. 工程项目成本定性预测方法

3. 工程项目成本定量预测方法

4. 工程项目成本因素分析预测法

5. 盈亏平衡分析在工程项目成本预测中的运用

第四节 工程成本计划

1. 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意义、作用及编制原则

2. 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

第五节 工程成本控制

1.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和目的

2.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3.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对象和内容

4.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程序

5.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 产品成本和生产费用的概念 

2. 产品成本和生产费用的关系

3. 成本的作用

4. 工程项目成本的概念

5. 工程项目成本的分类

6. 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

7.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8.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环节

9. 成本性态的概念

10.工程项目成本按成本性态的分类

11.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2.成本性态分析原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3.成本预测的概念

14.工程项目成本预测的作用

15.工程项目成本定性预测法

16.工程项目成本定量预测法

17.工程项目成本因素分析预测法

18.盈亏平衡分析在工程项目成本预测中的运用

19.工程成本计划编制的原则

20.项目工程成本计划的内容

21.降低项目成本的主要途径

22.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

23.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含义

24.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25.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26.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1.成本管理概述

识记:(1)产品成本和生产费用的概念;(2)工程项目成本的概念;(3)工程项目成本的分类;(4)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5)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环节

领会:(1)产品成本和生产费用的关系;(2)成本的作用;(3)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

2.工程成本性态

识记:(1)成本性态的概念;(2)工程项目成本按成本性态的分类 

领会:(1)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2)成本性态分析原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3.工程成本预测

识记:(1)成本预测的概念;(2)工程项目成本预测的作用;(3)工程项目成本定性预测法

领会:(1)工程项目成本定量预测法;(2)工程项目成本因素分析预测法;(3)盈亏平衡分析原理在工程项目成本预测中具体运用

4.工程成本计划

识记:(1)工程成本计划编制的原则;(2)项目工程成本计划的内容

领会:(1)降低项目成本的主要途径;(2)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

5.工程成本控制

识记:(1)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含义;(2)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3)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领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

第八章  施工企业利润及其分配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施工企业利润分配的原则、程序;熟悉施工企业目标利润的确定依据以及方法;掌握施工企业利润的概念、分类、构成及股份制施工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和决策。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施工企业利润及其分配概述

1. 利润的概念及意义

2. 施工企业利润的构成

第二节 施工企业目标利润及其管理

1. 施工企业目标利润制定的基本要求

2. 目标利润制定的程序

3. 施工企业工程目标利润的预测方法

4. 施工企业工程结算目标利润的分层管理

第三节 施工企业利润的分配及提留

1. 利润分配的原则

2. 利润分配的程序

第四节  股份制施工企业利润的分配

1. 股利和股利分配

2. 股份制施工企业的股利政策

(三)考核知识点

1. 利润的概念

2. 施工企业利润总额的构成

3. 目标利润的概念

4. 目标利润管理的概念

5. 施工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预测方法

6. 利润分配的概念

7. 利润分配的原则

8. 利润分配的程序

9.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10. 股利政策

11. 股利的形式

(四)考核要求

1. 施工企业利润及其分配概述

识记:(1)利润的概念及构成;(2)建造合同收入;(3)投资净收益;(4)营业外收入;(5)营业外支出

领会:施工企业利润总额的构成

2. 施工企业目标利润及其管理

识记:(1)目标利润的概念;(2)目标利润管理的概念

领会: 施工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预测方法;

3. 施工企业利润的分配及提留

识记:(1)利润分配的概念;(2)利润分配的程序

领会: 利润分配的原则;

应用: 利润提留对企业资本结构和筹资方案的影响

4. 股份制施工企业利润的分配

识记:股利的形式

领会:(1)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2)股利政策

应用: 依据企业股利政策确定利润分配方案;

第九章 施工企业财务指标及分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财务分析的含义,熟悉财务分析的内容,重点掌握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各项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应用,熟练掌握财务综合分析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施工企业财务分析概述

1. 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

2. 企业财务分析的主体

3. 财务分析的目标

4. 企业财务分析的原则

5. 企业财务分析的程序

6. 财务分析的前提和假设

7. 财务分析的步骤

第二节 施工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1.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构成的要素

2. 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构成要素

第三节 施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1. 应收帐款周转率

2. 存货周转率

3. 总资产周转率

第四节 施工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

1.与企业收入相关的获利能力指标构成要素

2.与企业资产相关的获利能力指标构成要素

3.与融资相关的获利能力指标构成要素

第五节 施工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 技术投入比率

2. 销售增长率

3. 资本增长率

4. 总资产增长率

5.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6. 固定资产成新率

第六节 施工企业财务综合分析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第七节 施工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案例

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成长能力、财务报告附注等进行举例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

1. 企业财务分析的含义

2. 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

3. 企业财务分析的主体

4. 企业财务分析的目标和内容

5. 财务分析的程序

6. 营运资金、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7.  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利息保障倍数)

8.  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9.  销售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净利率

10. 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市盈率、股票获利率和股利支付率

11. 技术投入比率、销售增长率和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年资本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

12.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四)考核要求

1. 施工企业财务分析概述

识记:(1)企业财务分析的含义;(2)企业财务分析的主体;(3)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4)财务分析的程序

2. 施工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识记:(1)短期偿债能力;(2)速动资产和非速动资产;(3)长期偿债能力 

应用:(1)营运资金、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2)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利息保障倍数)

3. 施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应用:(1)应收账款周转率;(2)存货周转率;(3)流动资产周转率;(4)总资产周转率

4. 施工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

应用:(1)营业利润率;(2)总资产报酬率;(3)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市盈率、每股股利和股利支付率

5. 施工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应用:(1)技术投入比率;(2) 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3)年资本增长率和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4)总资产增长率;(5)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6)固定资产成新率

6. 施工企业财务综合分析

识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应用:(1)权益净利率;(2)权益净利率的分解;(3)提高权益净利率的途径

第十章 施工企业财务预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财务预算的概念和作用,理解财务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掌握财务预算的具体构成内容和操作技巧;能运用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等具体方法进行现金预算、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财务预算概述

1. 财务预算的概念及内容

2. 财务预算的作用

第二节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1. 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2. 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3. 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第三节 现金预算与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1. 现金预算的编制

2. 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第四节 预算的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

1. 预算的执行

2. 预算的调整

3. 预算的分析与考核

(三)考核知识点

1. 财务预算的概念及内容

2. 财务预算的作用

3. 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4. 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5. 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6. 现金预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单位生产成本预算、销售及管理预算、专门决策预算

7. 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

8. 预算的执行

9. 预算的调整

10. 预算的分析与考核

(四)考核要求

1. 财务预算概述

识记:(1)财务预算的含义;(2)财务预算的特征;(3)全面预算的内容;(4)财务预算的作用

2.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识记:(1)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3)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领会:(1)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的优缺点;(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的优缺点;(3)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的优缺点

应用:(1)编制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2)编制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3)编制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3. 现金预算与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领会:(1)现金预算;(2)销售预算;(3)生产预算;(4)直接材料预算;(5)直接人工预算;(6)制造费用预算;(7)单位生产成本预算;(8)销售及管理预算;(9)专门决策预算;(10)预计损益表;(11)资产负债表

应用:(1)编制现金预算;(2)编制预计财务报表

4. 预算的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

识记:(1)预算的执行;(2)预算的调整;(3)预算的分析与考核

三、  关于大纲说明和考核实施要求

(一) 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工程管理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提供指导作用和做一些必要的规定。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工程财务》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度与广度,也规定了本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本大纲既是自学者的指导教材,也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所以,考生应将本大纲的要求和精神贯穿到平时自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以求对本课程的性质、特点、目的和要求均有一个系统,明晰的认识。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试的依据,教材是考生平时学习掌握知识的基本内容。但是,因为知识的更新速度的加快,任何一本教材的部分内容难免过时,或应更新。所以考生应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教材,对于本大纲中的少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可能没有,考生应及时注意知识的更新,以弥补现教材的不足。也就是说,凡与本大纲的内容不一致的,一律以本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任凤辉、张思纯主编,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

(四)关于自学方法的指导:

(1)仔细阅读各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2)先把教材粗读一遍。

(3)了解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4)遇到与以前学习过的工程经济学、会计学等有关的课程内容,必要时应先进行复习。

(5)精读教材内容。

(6)完成本章习题。在完成习题过程中,可再结合自己掌握的程度,重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

(7)本课程既涉及理论分析,又涉及实务操作,要求自学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各种方法和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会用这些方法或者通过正确的计算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切忌死记硬背公式。

为了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考生自学时应注意其针对性。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当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正确处理基本理论的理解、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社会助学者应当引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指定教材,掌握全部考核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要避免孤立地抓重点,达到全面学习和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的目的。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了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能够使自学应考者进一步明确考核内容和要求,更加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加全面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加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自考者应该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和知识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认识和表述。

例如,筹资方式的含义、筹资方式有哪些类型等。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地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

例如,领会资金成本的内涵,能够解释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投资决策管理中的运用,能够说明不同筹资方式资金成本的表现形式。

应用:要求考生能够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分析和解决应用问题。如计算、分析等。

例如,关于银行借款、债券筹资、普通股筹资的成本以及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能够正确运用相关计算公式,对计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七)关于命题、考试工作的若干要求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时间150分钟

2.题型结构:可能的几种题型为,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分析题等。

3.难度结构:试卷的难度结构一般要求为,较易、中等难度、较难、难四个层次。较易和中等难度的试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于60%,较易试题不高于30%。

4.计分方法:采用百分制,60分为合格。

5.考试命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试的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章,并适当考虑课程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2)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目,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3)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 ,应用占50%。

(4)要合理安排试卷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5)必须注意考试命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命题中必须按本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过本大纲的规定。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 财务杠杆中起杠杆作用的是(      )

A.每股利润     B.固定财务费用     C.财务费用     D.息税前利润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转移风险对策的有(           )。

A.进行准确的预测      B.向保险公司投保    C.提取风险准备金

D.业务外包        E.抛出风险大的股票购回风险小的股票

(三)名词解释 

1. 每股利润无差异点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如何应用货币的时间价值?

(五)简单计算题

1.某企业拟以“2/10,n/40”的信用条件购进原材料1000万元,要求:计算企业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

(六)计算分析题

1.某公司2013年的资本结构如下:债务资金200万元,年利率10%;优先股200万元,年股利率为12%;普通股500万元,每股面值10元。公司计划增资300万元。如果发行债券年利率为8%,发行股票每股市价为2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请做出是发行债券还是发行股票增资的决策。(请列出计算过程)

高纲146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7127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专业课程,为培养、检验和强化应考者对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设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企业投资快速增长,支撑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了从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并逐步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旅游投资热潮的背后,也面临着投资风险不断增加,投资机制不够充沛,投资回报不高,投资主体收益增长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相背离等一系列矛盾不断暴露的局面,在这一新形势下,必须科学地掌握旅游企业的投资与管理方式,盈利模式与运营途径,才能有效的发挥旅游投资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作为旅游管理的应考者,学习和掌握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是成为新形势下合格旅游业人才的必要条件。

二、课程目标

“旅游企业投资管理”课程是一门系统介绍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投资环境、投资战略、投资模式、融资决策、投资机制、投资业态与投资效率的专业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应考者比较深入系统地理解旅游企业投资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从事旅游企业投资、运营管理、融资决策等业务的专门技能,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能胜任旅游行业投资与管理类业务工作,满足旅游企业对旅游投资与管理人才的需要。

三、本课程的知识基础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一定的旅游经济学和旅游管理学相关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包括旅游投资与项目一般理论分析、旅游投资环境分析、旅游投资战略分析、旅游投资模式分析、旅游投融资决策分析、旅游投资机制分析、旅游投资业态分析、旅游投资效率分析等主要内容。其中旅游投资模式、旅游投融资决策分析、旅游投资业态分析及旅游投资项目资本的边际成本等内容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旅游投资的概念与分类、旅游投资的环境分析、旅游投资的效率分析与测算是次重点内容;而旅游投资的战略分析、旅游投资价值取向与选择等内容作为一般掌握的知识。本课程的难点有:不同环境下的旅游投资模式识别;旅游投资与融资渠道分析;旅游投资项目资本的边际成本计算;旅游投资新业态分析与归纳等。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旅游投资的系列概念及旅游投资与融资模式的掌握,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针对不同情境下的旅游投资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与理解。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旅游投资的基本理论、投资环境的分析,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旅游投资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旅游投资的有关概念与基础,对旅游投资项目成本分析进行深入分析与说明,并得出正确的计算方式与结论。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旅游投资及项目一般理论分析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旅游投资的一般概念;旅游投资的分类;旅游投资的基本原则;旅游投资项目的概念与分类。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旅游投资的一般概念

识记:旅游投资的广义概念与内涵

领会:旅游投资理念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 旅游投资的分类

识记:旅游投资的分类与目的

领会:旅游投资的性质、回收期长短、风险程度、发生作用、跨越国境

第三节 旅游投资的基本原则

识记:旅游投资的基本原则

领会:旅游投资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四节 旅游投资项目的概念与分类

识记:旅游投资项目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领会:旅游投资项目概念的具体含义、项目特征及投资方式

应用:不同类型的旅游投资项目的表现特征及投资方式

第二章  旅游投资环境分析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旅游投资的国际化环境与建设投资环境的重要性;旅游投资的法律环境与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旅游投资的经济环境;旅游投资的社会文化环境及旅游行业投资环境等。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旅游投资国际化环境分析

识记:旅游投资的国际化环境要点

领会:旅游投资国际化环境的重要性

应用:旅游投资国际化环境的趋势

第二节 旅游投资法律环境分析

识记:旅游投资的法律文件

领会:旅游投资法律法规条文的制定

应用:旅游投资营造法律环境的重要性及意义

第三节 旅游投资经济环境分析

识记:旅游投资的经济条件分析

领会:旅游投资的经济环境内涵

应用:旅游投资经济环境的重要性及意义

第四节 旅游投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识记:旅游投资的社会文化要素

领会:社会文化环境对旅游投资的影响

应用:旅游投资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

第五节 旅游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识记:旅游行业发展的风险及不确定因素

领会:各类风险对旅游投资的影响

应用:旅游投资与各类风险因素的关系

第三章  旅游投资战略分析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旅游投资的宏观战略;区域旅游投资战略;微观旅游投资主体战略;旅游投资的宏观与微观战略控制等。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宏观旅游投资战略分析

识记:旅游投资战略的基本理论框架、战略制定方法识别、投资政策与战略

领会:旅游投资战略的特点、战略的外部性与目标

应用:宏观旅游投资战略的制定方法与分析、战略实施与控制

第二节 区域旅游投资战略分析

识记:区域旅游投资战略价值取向与选择、区域旅游投资协调与整合

领会:旅游投资战略的价值取向内涵、战略协调与整合途径

应用:区域旅游投资战略价值取向与选择的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微观旅游投资主体战略分析

识记:微观旅游投资主体价值取向与选择、目的和特征、投资风险与控制

领会:微观旅游投资主体价值取向的特征及主体利益协调方式

应用:微观旅游投资主体价值取向与选择的目的与协调途径、风险控制渠道

第四章  旅游投资模式分析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旅游投资模式现状;旅游投资对象的特点;旅游投资主体行为;旅游投资收益模式;旅游投融资模式对比;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旅游投资趋势与特点;旅游投资模式构建与对策。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旅游投资模式现状分析

识记:旅游投资对象分类与特点、旅游投资主体行为特征、旅游投资收益模式

领会:旅游投资主体的概念及行为特征、旅游投资收益模式对比

应用:旅游投资主体行为分析及旅游收益模式归纳

第二节 旅游投融资模式比较分析

识记: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分析、旅游投资模式比较与选择

领会:旅游投资存在误区的原因、旅游投资模式选择分析

应用:旅游投资正确的途径与旅游投资模式的正确选择

第三节 旅游投资新趋势与特点

识记:旅游投资新趋势与特点

领会:旅游投资新趋势的内容、特征呈现的原因

应用:旅游投资未来趋势分析

第四节 旅游投资模式构建与对策

识记:旅游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政府投融资模式的改变、实体投资模式的选择

领会:旅游投资项目进行的必要社会评价、政府与企业合资模式

应用:政府未来旅游实体投资模式选择

第五章  旅游投融资决策分析

江苏自考27127《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教材大纲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旅游投资决策分类及相关概念;旅游融资决策;旅游投资项目主体的资本成本计算;旅游投资项目资本的边际成本;旅游投资控制体系。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旅游投资决策分析

识记:旅游投资决策分类、旅游投资决策中的资金时间价值、现金流量

领会: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方法、现金流量与投资风险的关系

应用:旅游投资决策中资金时间价值运算

第二节 旅游融资决策分析

识记:旅游融资决策概念、旅游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

领会:资本成本的类别、资本的边际成本运算

应用:旅游投资项目融资决策的定量分析

第三节 旅游投资控制体系

识记:旅游投资控制的概念、旅游投资控制的阶段划分及程序

领会:旅游投资控制的作用及意义

应用:旅游投资控制的制定程序

第六章  旅游投资机制分析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旅游投资机制的现状;宏观投资机制、中观投资机制及微观投资机制;旅游投资机制的目标;旅游投资机制的核心及旅游企业的投资运行机制描述。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旅游投资机制的现状分析

识记:旅游投资机制的类型、旅游投资机制建立的途径

领会:旅游投资机制中宏观机制、中观机制与微观机制的关系

应用:旅游投资机制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

第二节 旅游投资机制的目标

识记:旅游投资机制的总目标、旅游投资机制的核心、旅游企业的投资机制

领会:旅游投资机制的总目标的要求与内涵、旅游企业投资机制的有效性评价

应用:旅游企业提升投资机制的运营途径

第七章  旅游投资业态分析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旅游要素投资状况分析;宏观、区域、微观领域分析;传统旅游投资业态与新兴旅游投资业态的区别;旅游业态投资管理与战略;旅游业态的战略投资与整合。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旅游要素投资状况分析

识记:旅游要素投资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现状分析

领会:旅游要素投资不同层面的差异

应用:旅游要素投资未来趋势与特征

第二节 传统与新兴旅游投资业种、业态、业类分析

识记:传统旅游投资业种、业态、业类分析、新兴旅游投资业态分析

领会:传统旅游投资业态与新兴旅游投资业态的区别

应用:新兴旅游投资业态兴起的原因与未来趋势

第三节 旅游业态投资管理与战略

识记:旅游业态选择的决定因素、旅游业态的游客满足战略

领会:选择旅游业态的方法、旅游业态的管理方式与战略选择

应用:旅游业态的选择方法与适合管理的战略要求

第四节 旅游业态的战略投资与整合

识记:旅游业态战略投资与整合的思路、完善与优化战略投资的重点

领会:旅游业态战略投资与整合的具体方法

应用:新兴旅游业态的战略投资与整合途径及投资重点

第八章  旅游投资效率分析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旅游投资效率的涵义与界定;旅游投资效率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 旅游投资效率的界定

识记:旅游投资效率的概念、内涵

领会:旅游投资效率与投资效益、投资效应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旅游投资效率的特征

识记:旅游投资效率的特征

领会:旅游投资效率的多样性、跨部门性及外部性

第三节 旅游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

识记:旅游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

领会:旅游投资效率的自然条件、人力资源条件、投资法制条件及投资体制

应用:旅游投资效率的提升途径与方式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本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大纲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本大纲明确了旅游企业投资管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本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是进行旅游企业投资管理课程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但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不一定体现。若出现教材里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

《旅游投资研究》,许南垣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课程的基本要求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内容涉及旅游投资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知识范围广泛,自学应考者应首先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弄清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努力把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应考者应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本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考试命题基本上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5%,领会占40%,应用占35%。

3.合理安排难易结构。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容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请注意: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在各能力层次上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

4.本课程考试可能采用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各种题型的具体式样可参见本大纲附录。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旅游业态、业种中属于新兴旅游业态的是(    )

A.旅游房地产    B.旅游饭店    C.旅行社    D.旅游景区

2.旅游投资战略中的波士顿矩阵法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    )

A.制定战略决策

B.划分并评估经营单位

C.比较并分析经营单位

D.归纳与总结经营单位

二、填空题

1.旅游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            、投资法制条件与投资体制条件。

2.旅游资源的资本形态分为三个层次:旅游资源区土地资本、              、旅游历史文化资本。

三、名词解释

1.旅游投资

2.旅游投资项目资本的边际成本

四、简答题

1.旅游投资法律环境的要点分析。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投资效率与旅游投资效益、旅游投资效应的区别与联系。

六、案例分析题

1.我国西部某一旅游企业,在未进行市场分析与实际调研的情况下,针对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旅游投资,投资的理由是只要有旅游需求,企业投资就会得到巨额回报,试从旅游投资的视角,分析该旅游企业投资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及如何正确的引导该旅游企业进行投资。

高纲1480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048  学前科学与数学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学前科学与数学教育》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幼儿园科学与数学教育一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提高自身的科学和数学素养,认识幼儿园科学与数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对科学和数学教育的兴趣;掌握幼儿园科学与数学教育的一般理论,以及实施科学与数学教育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技能。

学前科学与数学教育》是应用性的课程,从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的特点出发,以当代儿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具体研究幼儿园科学与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本课程可帮助自学应考者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实践的水平和技能,使自学应考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考生能够:

1.提升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的专业意识;

2.明确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3.掌握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4.掌握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的方法和技能;

5.设计和组织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活动;

6.评价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活动;

7.为进一步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打下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共同构成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本课程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在理论层面上,本课程以当代儿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为指导,在操作层面上,本课程在内容、方法的选择,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上都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因此,应考者在备考期间应注重把握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是掌握和运用幼儿园科学与数学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设计与组织、分析和评价不同形式的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活动。难点是理解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的名词、概念、事实的含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的概念、意义、指导要点等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能够根据已知的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对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释。

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论证,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学前科学教育部分

第一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从科学的内涵和本质出发,明确“儿童的科学”的特点及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并理解儿童怎么学习科学,对不同理论学派的观点有一定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科学是什么

1.1.1  科学是知识

      科学知识的的特点。

1.1.2  科学是过程

      科学过程的内涵。

1.1.3  科学是世界观

      科学价值观的内涵。科学的概念及本质。

1.2  “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1.2.1   几个有关“儿童的科学”的例子

       “儿童的科学”的概念。

1.2.2  “儿童的科学”的特点

1.2.3   从人的一生发展看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

1.3   儿童怎样学习科学

1.3.1   皮亚杰关于儿童科学认识发展的研究

       儿童的“泛灵论”的概念及其发展阶段。儿童的“生命概念”的发展。儿童因果概念的发展。对皮亚杰观点的评价。

1.3.2   维果茨基关于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

       维果茨基关于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对维果茨基观点的评价。

1.3.3   当代认知心理学有关儿童科学的研究

       当代认知心理学对儿童科学学习的主要观点。对当代观点的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科学是什么

识记:①科学的概念。

领会:①科学的本质;②科学知识的特点;③科学过程的内涵;④科学价值观的内涵。

简单应用:①用科学价值观衡量具体科学活动中的行为和态度。

(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识记:①“儿童的科学”的概念。

领会:①“儿童的科学”的特点;②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

简单应用:①分析教育案例中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

综合应用:①根据“儿童的科学”的特点分析学前儿童学科学的案例。

(三)儿童怎样学习科学

识记:①泛灵论的概念。

领会:①儿童“泛灵论”的发展阶段;②儿童的“生命概念”的发展;③儿童因果概念的发展;④维果茨基关于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⑤当代认知心理学对儿童科学学习的主要观点。

简单应用:①对皮亚杰的相关观点进行评价;②对维果茨基的相关观点进行评价;③对当代观点的评价。

综合应用:①解释儿童学科学过程中的泛灵论;②举例解释儿童因果概念的发展。

四、本章关键问题

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概念和本质是什么呢?

儿童的科学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幼儿怎么进行科学学习,不同的理论流派和代表人物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第二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明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不同方面目标的解读,掌握和领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并用来分析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的目标。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1.1.1  社会发展需要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

1.1.2  儿童发展需要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

1.1.3  学科特点与有热源科学教育目标

      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在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中的体现

1.2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分析

1.2.1  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历史发展

1.2.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解读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法和过程方面的目标解读。幼儿科学知识的层次:科学经验和前科学概念。

1.3  从教育目标到教育活动

1.3.1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总目标、各年龄阶段目标、活动目标。

1.3.2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与生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识记:①教育目标的概念;②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三方面依据。

领会:①社会需要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中的体现;②充分考虑儿童发展需要应树立的基本观念;③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在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中的体现。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分析

识记: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②好奇心的概念。

领会:①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历史发展;②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方面目标的的意义;③《纲要》中涉及的科学方法和过程方面目标的内涵;④科学概念和前科学概念的内涵及联系。

(三)从教育目标到教育活动

识记:①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阶段目标、活动目标的内涵。

领会:①年龄目标与总目标的关系;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特征。

简单应用:①能够进行活动目标的设计和生成。

综合应用:①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分析一个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或分析一个教育活动;②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分析或设计一个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四、本章关键问题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如何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层次以及如何据此分析和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

第三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并能够根据内容的要求和范围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科学教育活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

1.1.1  科学性和启蒙性

      科学性和启蒙性的内涵及依据

1.1.2  广泛性和代表性

      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内涵及依据

1.1.3  地方性和季节性

      地方性和季节性的内涵及依据

1.1.4  时代性和民族性

      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内涵及依据

1.2  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1.2.1  了解自然环境及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1.2.2  探究身边事物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1.2.3  感受科学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

识记:①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的内涵;②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的内涵;③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的内涵;④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的内涵。

领会:①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具体要求;②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的依据;③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的依据;④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的依据;⑤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要求依据。

简单应用:①能举例说明反映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要求的科学活动的例子,如反映幼儿园所在地方特点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例子。

综合应用:①在设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体现内容选择的要求。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识记:①幼儿技术教育的内涵。

领会:①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及具体分析;②幼儿认识自然环境的教育内容;③幼儿可探究的关于自然科学现象的内容;④幼儿技术教育的具体内容及意义。

综合应用:①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内,设计一个教育活动,如设计一个探究常见物理现象“力”的教育活动。

四、本章关键问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求和范围是什么?

如何根据内容的要求和范围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科学教育活动?

第四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自主探究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同时认识到幼儿教育方法的多元化。在了解建构主义和多元化的知识观基础上,理解具体的教学策略,并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自主探究——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1.1.1  幼儿自主探究式科学教学的知识观基础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1.2  幼儿科学探究学习过程的分析

      分析幼儿科学探究学习过程。科学探究中的幼儿与教师。

1.1.3  幼儿自主探究科学教学的策略

      教学的具体策略。

1.2  幼儿科学教育方法的多元化

1.2.1  幼儿科学教育方法多元化的知识观基础

1.2.2  幼儿科学教育方法多元化的策略

      实践中的具体策略。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自主探究——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识记:①自主探究的涵义;②建构主义知识观对传统知识观的变革;③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领会:①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幼儿和教师;②幼儿自主探究科学教学的具体策略。

简单应用:①运用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分析具体的学习和教学问题。

综合应用:①分析幼儿科学探究学习过程。

(二)幼儿科学教育方法的多元化

领会:①幼儿科学教育方法多元化的主旨;②幼儿科学教育方法多元化的具体策略。

简单应用:①运用幼儿科学教育方法多元化的主旨分析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

四、本章关键问题

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如何理解幼儿科学教育方法的多元化?

幼儿科学教育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策略有哪些?

第五章  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原理,并能够根据科学教育集体活动的不同类型,明确各种类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点,设计、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集体教学活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原理

1.1.1  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1.1.2  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1.1.3  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要求

1.1.4  集体教学活动的类型

1.2  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2.1  观察认识型活动概述

1.2.2  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

1.2.3  观察认识型活动的指导要点

1.2.4  活动案例及评析

1.3  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3.1  实验操作型活动概述

1.3.2  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

1.3.3  实验操作型活动的指导要点

1.3.4  活动案例及评析

1.4  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4.1  科学讨论型活动概述

1.4.2  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

1.4.3  科学讨论型活动的指导要点

1.4.4  活动案例及评析

1.5  计数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5.1  技术操作型活动概述

1.5.2  技术操作型活动的设计

1.5.3  技术操作型活动的指导要点

1.5.4  活动案例及评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原理

识记:①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②集体教学活动的作用;③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④集体教学活动的类型。

领会:①集体教学活动课题选定的要求;②集体教学活动活动目标设计的要求;③集体教学活动材料准备的要求;④集体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的步骤和具体策略。⑤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要求。

综合应用:①设计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的集体教学活动;②分析和评价一个科学教育的集体教学活动。

(二)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识记:①观察认识型活动的类型;②观察认识型活动涉及的重要教学目标。

领会:①观察对幼儿学科学的意义;②观察认识型活动的典型设计思路;③观察认识型活动的指导要点。

简单应用:①例举不同年龄班的观察认识型活动。

综合应用:①设计一个观察认识型的科学教育活动;②评价一个观察认识型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案例。

(三)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识记:①实验操作型活动涉及的重要教学目标。

领会:①实验对幼儿学科学的意义;②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思路;③实验操作型活动的指导要点。

简单应用:①例举不同年龄班的实验操作型活动。

综合应用:①设计一个实验认识型的科学教育活动;②评价一个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案例。

(四)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识记:①科学讨论型型活动涉及的重要教学目标。

领会:①科学讨论型活动对幼儿学科学的意义;②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思路;③科学讨论型活动的指导要点。

简单应用:①例举不同年龄班的科学讨论型活动。

综合应用:①设计一个科学讨论型的科学教育活动;②评价一个科学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案例。

(五)技术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识记:①技术操作型活动涉及的重要教学目标。

领会:①技术操作型活动对幼儿的意义;②技术操作型活动的设计思路;③技术操作型活动的指导要点。

简单应用:①例举不同年龄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

综合应用:①设计一个技术操作型的科学教育活动;②评价一个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案例。

四、本章关键问题

如何设计和组织幼儿科学教育的集体教学活动?

科学教育集体教学活动的有哪些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类型的活动有哪些设计与指导要点?

第六章  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区角学习活动的特点和价值,理解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点,并能够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设计、组织和管理区角学习活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区角学习活动概述

1.1.1  区角学习活动的理论基础

1.1.2  区角学习活动的特点

1.1.3  区角学习活动的价值

1.2  班级科学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2.1  班级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求

1.2.2  班级科学区角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

1.3  科学发现室的创设与管理

1.3.1  科学发现室对于幼儿学科学的作用

1.3.2  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和空间设置

1.3.3  科学发现室的活动组织与日常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区角学习活动概述

识记:①区角学习活动的特点。

领会:①区角学习活动的理论基础;②区角学习活动的价值。

(二)班级科学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识记:①区角活动的三种组织形式。

领会:①区角活动的设计要求;②区角活动的指导要求。

简单应用:①比较区角学习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不同。

综合应用:①设计和组织不同形式的区角活动。

(三)科学发现室的创设与管理

领会:①科学发现室对幼儿学科学的作用;②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求;③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设置要求。科学发现室的日常管理要求。

简单应用:①根据科学发现室的创设和管理要求,分析实施案例中的科学发现室。

综合应用:①在幼儿园实践中创设与管理科学发现室。

四、本章关键问题

区角学习活动的特点和价值是什么?

如何设计与指导班级科学区角活动?

怎样创设与管理科学发现室?

第七章  游戏与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幼儿科学游戏活动和生活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与不同的类型,并能够根据各自的原则和要点,设计与组织领导相应的科学教育活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幼儿科学游戏

1.1.1  幼儿科学游戏概述

      幼儿科学游戏的概念。幼儿科学探索与科学游戏的区别和联系。

1.1.2  科学游戏活动的价值

      科学游戏的特点。科学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

1.1.3  科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领导

      幼儿科学游戏的设计原则和要素。科学游戏的组织步骤。

1.1.4  幼儿科学游戏活动及科学玩具例举

1.2  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1.2.1  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概述

      生活中的科学教育的概念。生活教育对于幼儿学科学的价值。

1.2.2  自然角中的观察与照料活动

      自然角的特点。自然角的创设和管理要点。

1.2.3  种植和饲养活动

      种植和饲养活动的独特价值。开展种植饲养活动的注意点。

1.2.4  远足活动

      远足活动的组织领导要点。

1.2.5  偶发性科学活动

      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独特作用。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江苏自考28048《学前科学与数学教育》教材大纲

(一)幼儿科学游戏

识记:①幼儿科学游戏的概念;②科学游戏的特点。

领会:①幼儿科学探索与科学游戏的区别和联系;②科学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③幼儿科学游戏的设计原则和要素;④科学游戏的组织步骤。

简单应用:①例举各类科学游戏和科学玩具。

综合应用:①设计一个科学游戏活动,并写出组织领导的过程。

(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识记:①生活中的科学教育的概念;②自然角的特点。③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

领会:①生活教育对于幼儿学科学的价值;②自然角的创设和管理要点;③种植和饲养活动的独特价值;④开展种植饲养活动的注意点;⑤远足活动的组织领导要点;⑥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独特作用;⑦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要求。

简单应用:①设计一个自然角中的观察与照料活动;②设计一个种植和饲养活动;③设计一个远足活动;④正确引导和组织偶发性的科学活动。

综合应用:①分析和评价教育案例中教师对各种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的引导和组织方法。

四、本章关键问题

开展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如何设计与组织领导幼儿科学游戏?

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如何设计与组织领导不同类型的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第八章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综合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理念的内涵和理论思考,理解整合的实践策略,并能够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理念

1.1.1  幼儿园科学整合的历史回顾

1.1.2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理论思考

      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内涵。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理论思考。

1.1.3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从理论到实践

      整合观念在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1.2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实践策略

1.2.1  学科性活动中的整合教育

      学科性活动中的整合教育的主要形态及常见类型。

1.2.2  整合性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综合主题活动的概念。综合主题活动的设计步骤。项目活动的概念。项目活动的三个阶段。项目活动的组织。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理念

识记:①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内涵。

领会: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理论思考;②整合观念在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简单应用:①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中运用整合的观念。

(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实践策略

识记:①综合主题活动的概念;②项目活动的概念。

领会:①学科性活动中的整合教育的主要形态及常见类型;②综合主题活动的设计步骤;③项目活动的三个阶段;④项目活动的组织。

综合应用:①设计一个综合主题活动;②设计一个项目活动的主题。

四、本章关键问题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理念的内涵及理论思考是什么?

如何在幼儿园实践中运用整合理念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第九章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多元评价”,掌握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并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运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多元评价”——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新观念

1.1.1  从权威评判到平等对话

1.1.2  从结果评定到过程跟进

1.1.3  从测验评价到实作评价

1.1.4  从常模标准到差异性评价

1.2  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2.1  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

      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课程评价。幼儿发展评价。环境评价。

1.2.2  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方法

      观察分析法。谈话法。问卷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多元评价”——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新观念

识记:①实作评价的概念。

领会:①多元评价观念的变革:从权威评判到平等对话、从结果评定到过程跟进、从测验评价到实作评价、从常模标准到差异性评价;②测验评价的缺点及实作评价的优点。

简单应用:在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运用多元评价观念进行评价。

(二)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领会:①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课程评价、幼儿发展评价、环境评价;②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方法:观察分析法、谈话法、问卷法。

综合应用:①在幼儿科学教育评价实践中运用不同的方法。

四、本章关键问题

“多元评价”在幼儿科学教育评价中带来了哪些变革?

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学前数学教育部分

第一章  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数学教育与幼儿发展的密切关系,明确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并理解儿童怎么学习数学,把握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数学教育与幼儿发展

1.1.1  数学是什么

1.1.2  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2  幼儿怎样学习数学

1.2.1  数学知识的特点

1.2.2  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

      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及其发展。

1.2.3  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1.3  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

1.3.1  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

1.3.2  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

1.3.3  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

1.3.4  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数学教育与幼儿发展

识记:①数学的两重属性。

领会:①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二)幼儿怎样学习数学

识记:①数学知识的特点。

领会:①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②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综合应用:在数学教育实践中,能够把握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三)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

领会:①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②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③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④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简单应用:在设计数学教育活动时能够遵循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

综合运用:运用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分析教育案例。

四、本章关键问题

幼儿是否需要学习数学?

幼儿是怎样学习数学的?

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第二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理解和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以此来分析或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1.1.1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意义

1.1.2  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儿童发展。社会要求。学科特点。

1.2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与层次

1.2.1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不同角度的分类结构。

1.2.2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及其分析。幼儿园数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及其分析。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及其分析。

1.3  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及其分析

1.3.1  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及其分析

      分类、排序与对应。数、计数与数的运算。集合图形。量与计量。空间和时间。

1.3.2  幼儿园各年龄班数学教育的内容

      各年龄班的具体教育内容。

1.3.3  数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

      内容选择的具体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识记:①教育目标的概念。

领会:①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意义;②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儿童发展、社会要求、学科特点。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与层次

领会:①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②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简单应用:①分析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②分析幼儿园数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③分析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综合应用:能够根据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和各年龄阶段目标分析一个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及其分析

领会:①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及其分析:分类、排序与对应。数、计数与数的运算。集合图形。量与计量。空间和时间;②幼儿园各年龄班数学教育的内容;③数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具体要求。

简单应用:在设计幼儿数学教育的活动内容时体现内容选择的要求。

综合应用:能够根据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范围、各年龄班数学教育内容以及内容选择的要求分析一个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四、本章关键问题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和层次结构是什么?

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应学习哪些数学内容?

内容的选择的要求有哪些?

第三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1.1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

     教学的概念。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1.2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1.1.3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形式。小组活动形式。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1.2  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1.2.1  什么是主题活动

1.2.2  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1.2.3  主体活动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

1.3  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

1.3.1 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价值

     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特点。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3.2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生活活动。游戏活动。

1.3.3  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领导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领会:①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②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简单应用:①设计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②设计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

(二)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领会:①主题活动的设计要求;②主题活动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要点。

综合应用:①能在主题活动中设计数学教育活动。

(三)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

识记:①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特点。

领会:①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②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生活活动、游戏活动;③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领导。

简单应用:①例举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教育;②例举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综合应用:能够设计和组织领导区、角数学活动。

四、本章关键问题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价值是什么?

怎样设计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怎样组织和领导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第四章  幼儿集合概念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幼儿学习集合的意义,理解幼儿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要求,并能够设计与组织幼儿集合概念教育活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集合概念与幼儿学习集合的意义

1.1.1  集合与集合的元素

1.1.2  含有集合问题的生活情境及幼儿的集合经验

1.1.3  幼儿学习集合的意义

1.2  幼儿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要求

1.2.1  幼儿集合概念的发展

      幼儿集合发展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

1.2.2  幼儿集合概念教育的要求

      引导幼儿学习集合的要求。各年龄班的集合教育要求。

1.3  幼儿集合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3.1  幼儿集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求同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组织。分类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组织。配对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组织。

1.3.2  其他活动中集合概念的渗透教育

      各学科教学中集合的渗透教育。其他活动中集合的渗透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集合概念与幼儿学习集合的意义

识记:集合的概念。

领会:幼儿学习集合的意义。

简单应用:例举含有集合问题的生活情境及幼儿的集合经验。

(二)幼儿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要求

领会:①幼儿集合发展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②引导幼儿学习集合的要求;③各年龄班的集合教育要求。

综合应用:根据幼儿集合概念教育的要求评价关于集合概念的教育活动。

(三)幼儿集合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领会:①求同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组织;②分类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组织;③配对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组织。

简单应用:①举例说明各学科教学中集合的渗透教育;②举例说明其他活动中集合的渗透教育。

综合应用:设计和组织一个幼儿集合教学活动。

四、本章关键问题

为什么幼儿要学习集合?

幼儿的集合概念是如何发展的?

怎样进行幼儿集合概念的教育?

第五章  幼儿数概念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幼儿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要求,并能够设计和组织各种类型的幼儿数概念教育活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幼儿数概念发展特点与教育要求

1.1.1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幼儿对数序的认识。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幼儿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1.1.2  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3—7岁数概念发展的阶段

1.1.3  幼儿10以内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幼儿加减能力的发展。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1.1.4  幼儿数概念教育的要求

1.2  幼儿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2.1  感知10以内自然数基数意义的设计与组织

1.2.2  体验1—10自然数数序及等差关系的设计与组织

1.2.3  理解10以内序数意义及基数与序数关系的设计与组织

1.2.4  领会10以内数的分合及加减意义的设计与组织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幼儿数概念发展特点与教育要求

识记:①数的守恒的概念;②数的组成的概念。

领会:①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阶段;②幼儿对数序的认识的发展特点;③幼儿对数的守恒掌握的发展特点;④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意义;⑤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分解的发展水平和特点;⑥3—7岁幼儿数概念的发展阶段;⑦幼儿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阶段;⑧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⑨各年龄班幼儿数概念教育的要求。

简单应用:①分析和解释幼儿数概念发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②分析与解释幼儿学习加减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二)幼儿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领会:①幼儿感知10以内自然数基数意义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②幼儿体验1—10自然数数序及等差关系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③幼儿理解10以内序数意义及基数与序数关系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④幼儿领会10以内数的分合及加减意义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⑤幼儿领会10以内数的分合及加减意义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综合应用:设计与组织各种类型的幼儿数概念的教育活动。

四、本章关键问题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和教育要求是什么?

如何设计和组织幼儿数概念的教育活动?

第六章  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幼儿学习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意义,掌握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与教育要求,并能够设计和组织各种类型的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活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空间几何概念与幼儿学习空间几何形体的意义

1.1.1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的内涵。

1.1.2  几何形体(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幼儿可以认识的几何形体类别。

1.1.3  幼儿学习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意义

1.2  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与要求

1.2.1  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

      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幼儿几何概念的发展。

1.2.2  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教育的要求

      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教育的要求。各年龄班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的教育要求。

1.3  幼儿空间概念教育的设计与组织

1.3.1  幼儿空间概念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空间知觉的操作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空间关系的操作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

1.3.2  其他活动中空间概念的渗透教育

      各学科教学中空间概念的渗透教育。其他活动中空间概念的渗透教育。

1.4  幼儿几何形体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4.1  幼儿几何形体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辨认图形的操作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制作图形的操作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图形关系的操作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

1.4.2  其他活动中的集合形体概念的渗透教育

      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几何形体概念的渗透教育。其他活动中几何形体的渗透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空间几何概念与幼儿学习空间几何形体的意义

识记:①空间知觉的内涵;②幼儿可以认识的几何形体类别。

领会:幼儿学习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意义。

(二)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与要求

识记: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特点。

领会:①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阶段;②幼儿几何概念的发展;③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教育的要求;④各年龄班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的教育要求。

简单应用:分析与解释幼儿在认识空间和几何概念方面的行为表现。

(三)幼儿空间概念教育的设计与组织

领会:①空间知觉的操作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②空间关系的操作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③各学科教学中空间概念的渗透教育;④其他活动中空间概念的渗透教育。

综合应用:设计或评价一个幼儿空间概念的教学活动。

(四)幼儿几何形体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领会:①辨认图形的操作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②制作图形的操作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③图形关系的操作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④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几何形体概念的渗透教育;⑤其他活动中几何形体的渗透教育。

综合应用:设计或评价一个幼儿几何形体的教学活动。

四、本章关键问题

幼儿为何要学习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

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和教育要求是什么?

如何设计和组织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活动?

第七章  幼儿量的概念的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幼儿学习量的概念的意义,掌握幼儿量的概念的发展特点与教育要求,并能够设计和组织幼儿量的概念的教育活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量的概念与幼儿学习量的意义

1.1.1  量

      量的概念。

1.1.2  自然测量

      自然测量的概念。

1.1.3  幼儿学习量的概念的意义

1.2  幼儿量的概念的发展特点与教育要求

1.2.1  幼儿量的概念的发展

      幼儿大小、长度能力的发展。幼儿重量感知的发展。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幼儿测量技能的发展。

1.2.2  幼儿量的概念教育要求

      各年龄班幼儿量的概念教育要求。

1.3  幼儿量的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3.1  幼儿量的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引导幼儿学习排序的方法。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

1.3.2  其他活动中量的概念的渗透教育

      各教育活动中量的概念的渗透教育。游戏活动中感知、比较不同的量。在活动区中对量的感知和比较。

1.4  幼儿时间发展特点与教育要求

1.4.1  幼儿时间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

      主观性。含糊性。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1.4.2  幼儿时间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

1.4.3  幼儿初步时间概念的教育

      幼儿初步时间概念的教育要求。幼儿初步时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量的概念与幼儿学习量的意义

识记:①量的概念;②自然测量的概念。

领会:幼儿学习量的概念的意义。

(二)幼儿量的概念的发展特点与教育要求

领会:①幼儿大小、长度能力的发展;②幼儿重量感知的发展;③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④幼儿测量技能的发展;⑤各年龄班幼儿量的概念教育要求。

简单应用:分析与解释幼儿在量的概念方面的行为表现。

(三)幼儿量的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领会:①幼儿量的概念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引导幼儿学习排序的方法、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②各教育活动中量的概念的渗透教育;③游戏活动中感知、比较不同的量;④在活动区中对量的感知和比较。

综合应用:设计或评价一个幼儿量的概念的教学活动。

(四)幼儿时间发展特点与教育要求

识记:幼儿时间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

领会:①幼儿时间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②幼儿初步时间概念的教育要求;③幼儿初步时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简单应用:分析与解释幼儿在时间概念发展方面的行为表现。

四、本章关键问题

幼儿为何要学习量的概念?

幼儿量的概念的发展特点和教育要求是什么?

如何设计和组织幼儿量的概念的教育活动?

第八章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和类型,掌握并运用各种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评价概述

1.1.1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

      鉴别作用。诊断作用。改进作用。

1.1.2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类型

      按照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划分。按照评价的时段及功能划分。按照评价的主体划分。

1.2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1.2.1  观察法

      观察法的概念。行为检核。事件详录。

1.2.2  测查法

      测查法的概念。测查法的优点。测查法的运用。

1.2.3  临床法

      临床法的概念。临床法的特点。

1.2.4  作业分析法

      作业法的概念。作业分析法的特点。

1.2.5  展示法

      展示法的概念。展示法的特点与独特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评价概述

识记:教育评价的涵义。

领会:①教育评价的意义:鉴别作用、诊断作用、改进作用;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类型:按照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划分、按照评价的时段及功能划分、按照评价的主体划分。

(二)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识记:①观察法的概念;②测查法的概念;③临床法的概念;④作业分析法;⑤展示法的概念。

领会:①常用的观察方法:行为检核、事件详录;②测查法的优点;③测查法的运用;④临床法的特点;⑤作业分析法的特点;⑥展示法的特点与独特意义。

简单应用: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评价方法。

综合应用:在数学教育评价实践中运用不同的方法。

四、本章关键问题

为何要对幼儿数学活动进行评价?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如何在实践中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注:如果教材是推荐选用的,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

《幼儿园科学教育》,张俊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幼儿园数学教育》,张慧和、张俊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1.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学前科学与数学教育》课程的内容广泛、复杂,既探讨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层面的问题,又直接面向幼儿科学和数学教育的实践,还涉及到自然科学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各章内容既有逻辑上的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学者应首先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内容,掌握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再寻找各章内容之间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最后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切忌断章取义。

2.要把对理论的学习和自己对教育实践问题的思考结合起来,促进自己的教育观念的转变。

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学科是在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的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本身就是教育观念转变的结果。幼儿园科学和数学教育理论吸收了当代关于儿童发展的整体观点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自学者在学习本课程时,要努力分析教材内容所体现的教育观念,才能领会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同时还要和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合起来,促进自己教育观念的转变,切忌死记硬背。

3.要将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学前科学与数学教育》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性。无论是课程的学习内容,还是考核的具体要求,都体现了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核。自学者在学习有关的课程内容时,要联系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增强感性认识,同时把学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切忌纸上谈兵。

五、应考指导

1. 如何学习

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学习成功的保证。为了在考试中作出满意的回答,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可以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学习进展。在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

2. 如何考试

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将有助于教师评分。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审题,不能答非所问,也不要任意发挥。

3. 如何处理紧张情绪 

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如有可能,可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避免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帮助自学者理解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和一般之间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不能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 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注:一般会涉及到公共政治课、公共管理类、经济管理类、法律等社会科学有关专业的相关课程,其内容所占比例约为10%—15%。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课程大纲,要在本大纲里提醒个人自学者、社会助学组织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此事。)

3. 按照重要性程度不同,考核内容分为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在本课程试卷中对不同考核内容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重点内容占60%,次重点内容占30%,一般内容占10%。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指出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的长度。对本课程考试要携带必要的工具等,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在具体规定上可有所区别)。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设计题等题型(一般不使用判断题)。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见本大纲附录。

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规定。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幼儿认为晚上看不见太阳,是因为太阳去睡觉了,这说明儿童的认识具有(  ) 

A.实在论的特点                      B.泛灵论的特点

C.人为论的特点                      D.拟人化的特点

参考答案: B   

2.通过预先准备的问题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调查,以评价幼儿数学概念和能力发展的方法是(   )

A.观察分析法                            B.测查法

C.临床法                            D.作业分析法

参考答案:  B  

二、名词解释

数的组成

参考答案: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又称作数的分合,是指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又可以合成一个数(总数)。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 

参考答案:人力资源、材料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

四、论述题

为什么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注意生活性?请联系实际说明。

参考答案: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生活性,是指数学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应该是幼儿所熟悉和能理解的。

(2)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源泉。在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中,任何物体、任何现象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能在接触它们的过程中获得许多数学经验。

(3)选择具有生活性的数学内容,不仅会让幼儿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使幼儿感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数学是很有用的,使他们更会注意、发现周围环境中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

评分标准:第2、3点需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否则酌情扣分。

五、分析题

某幼儿在学习“3+5=?”这道题时,又像以前那样

高纲146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7856  家畜病理学

扬州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联系兽医学专业前后期学科的桥梁,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动物和机体在发生疾病时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变化,来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动物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以及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包括动物病理生理学和动物病理学两大部分。通过自学,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识别一般常见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尽量结合临床病例,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动物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以及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生化、组织胚胎学、动物微生物等知识为基础,是联系兽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实践兽医临床的重要基础。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关概念、组织器官及细胞的病理变化。

次重点:器官病理学心脏、肺脏、肝脏、胃肠机脑病理相关内容。

一般:发病机理。

难点:缺氧、水肿、酸中毒、发热、休克的发生机制。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病理学概念、剖检和镜检病理变化及其发病机理。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病理学概念及剖检和镜检病理变化及其发病机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家畜病理学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基本规律的确切含义;。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临床实际对临床病例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疾病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疾病的概念、疾病的特点、病理过程及病理状态、内因和外因;疾病发生的条件;发病学;疾病的转归;应激与疾病:应激与应激原、应激时机体病理生理变化、应激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意义、动物应激性疾病。

二、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疾病的原因、疾病发生的条件、发病学、疾病的转归和应激与疾病。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疾病的概述

识记:疾病的概念;疾病的特点、。

领会:疾病的病理状态。

应用:疾病的病理过程。

2. 疾病的原因

识记:疾病的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作用具有的共同特点;化学性致病作用的分类;营养性因素;机体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的反应性。

领会:疾病的病因。

应用: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作用。

3. 发病学

识记:疾病发生的一般机理;疾病发展的基本规律;疾病的阶段性特点。

领会:疾病中损伤与抗损伤的关系、因果转化关系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应用:如何防止疾病的恶性转化。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疾病的概念、疾病的特点、病理过程及病理状态、内因和外因;疾病发生的条件;发病学;疾病的转归。

难点:疾病的内因、外因和发病学。

第二章  血液循环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充血、出血、血栓的形成、栓塞、梗死、贫血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本章包括充血、出血、血栓的形成、栓塞、梗死、贫血。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充血

识记:充血的概念、类型、病理性充血、肝淤血、肺淤血的病理变化。

领会: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的区别。

应用:心力衰竭细胞的由来。

2.出血

识记:出血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

领会:充血与出血的区别。

应用:脑出血对机体的影响。

3. 血栓的形成

识记: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和机理、形成过程和类型、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领会: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

应用:血栓形成的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4. 栓塞

识记:栓塞的概念、类型。

领会:栓塞在体内的运行途径。

应用: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5. 梗死

识记:梗死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领会:出血性梗死和贫血性梗死的病理变化。

应用:梗死的结局和影响。

6. 贫血

识记:贫血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领会:不同贫血的特点。

应用:贫血的影响。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充血、出血、血栓的形成、栓塞、梗死、贫血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难点:充血、出血、血栓的形成、栓塞、梗死、贫血的病理变化。

第三章  水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原因和机理;常见水肿病理变化;水肿的结局和影响。

二、课程内容

本章包括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原因和机理;常见水肿病理变化;水肿的结局和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水肿

识记: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原因和机理;常见水肿病理变化。

领会:水肿的原因和机理。

应用:水肿的结局和影响。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原因和机理;常见水肿病理变化;水肿的结局和影响。

难点:水肿的原因和机理。

第四章  脱水与酸中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脱水的概念、类型及其机理、病理生理反应;酸中毒的概念、类型及其机理、病理生理反应。

二、课程内容

本章包括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类型、病理生理反应;酸中毒、酸碱平衡及其调节、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概念、类型及其机理、病理生理反应及对机体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脱水

识记: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类型、病理生理反应。

领会: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应用:脱水的补液原则。

2. 疾病的概述

识记:酸中毒、酸碱平衡及其调节、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概念、类型及其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领会:各型酸中毒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反应。

应用:酸中毒的治疗。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类型、病理生理反应;酸中毒、酸碱平衡及其调节、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概念、类型及其机理、病理生理反应及对机体的影响。

难点:各型脱水和酸中毒的发病机理。

第五章  细胞与组织损伤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萎缩的概念、原因、类型、病理变化;变性的概念、原因、类型、病理变化;坏死的概念、原因、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二、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萎缩的概念、原因、类型、病理变化;变性的概念、原因、类型、病理变化;坏死的概念、原因、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萎缩

识记:萎缩的概念、原因、类型。

领会:萎缩的病理变化。

应用:萎缩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2. 变性

识记: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透明变性、淀粉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原因和机制。

领会: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透明变性、淀粉样变性的病理变化。

应用:脂肪肝的发病机理。

3. 坏死

识记:坏死的概念、原因、类型。

领会:坏死的病理变化及结局。

应用:如何区别坏死组织和健康组织。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萎缩的概念、原因、类型、病理变化;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透明变性、淀粉样变性的概念、原因、类型、病理变化;坏死的概念、原因、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难点:萎缩的病理变化;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透明变性、淀粉样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第六章  适应与修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江苏自考27856《家畜病理学》教材大纲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受到轻度持续的病理性刺激时,会出现非损伤的适应性反应,主要通过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形态进行反应性调整来实现,如代偿、修复和适应等反应。

二、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代偿的概念、类型;修复的概念、类型和适应的概念、类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代偿

识记:代偿的概念。

领会:代偿的类型。

2. 修复

识记:修复的概念、类型。

领会:再生类型、各种组织再生的过程;肉芽组织的形态、功能;瘢痕组织的形态、作用及影响;创伤愈合类型及特点;骨折愈合过程、机化和包囊形成、钙化。

应用:外科手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以保证创口的第一期愈合。

3. 适应

识记:适应的概念。

领会:肥大、改建和化生的类型。

应用:化生的意义。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代偿的概念、类型;再生类型、各种组织再生的过程;肉芽组织的形态、功能;瘢痕组织的形态、作用及影响;创伤愈合类型及特点;骨折愈合过程、机化和包囊形成、钙化和适应的概念、类型。

难点:各种组织再生的过程;肉芽组织的形态、功能;瘢痕组织的形态、作用及影响;创伤愈合类型及特点;骨折愈合过程。

第七章  缺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机体缺氧的原因和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缺氧的原因和类型(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缺氧

识记:血液中含氧情况的指标: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氧饱和度的概念、各型缺氧的原因。

领会:各型缺氧的病理变化。

应用: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血液中含氧情况的指标的概念;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原因及机制;各型缺氧的病理变化;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难点: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原因及机制。

第八章  炎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炎症的本质,炎症的过程、炎症的反应,掌握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更好的防治疾病。

二、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分类、炎症经过和结局。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炎症的概述

识记:炎症的概念。

领会:炎症的原因。

2.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识记: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性变化、渗出性变化、增生性变化的概念、血管反应、渗出液体的作用、增生性变化的本质。

领会:白细胞渗出的过程、吞噬过程、各种炎性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应用:各种炎性细胞的诊断意义。

3. 炎症分类、炎症经过和结局

识记:炎症分类的类型、变质性炎的病理特征、增生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特征。

领会:渗出性炎的类型及病理特征;炎症经过和结局。

应用:化脓性炎症的表现形式。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性变化、渗出性变化、增生性变化的概念、血管反应、渗出液体的作用、增生性变化的本质;白细胞渗出的过程、吞噬过程、各种炎性细胞的种类和功能及诊断意义;炎症分类的类型、变质性炎的病理特征、增生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特征;渗出性炎的类型及病理特征;炎症经过和结局。

难点:渗出液体的作用;白细胞渗出的过程、吞噬过程、各种炎性细胞的种类和功能及诊断意义;渗出性炎的类型及病理特征;增生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特征;炎症经过和结局。

第九章  败血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败血症的概念、原因和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二、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败血症的概念、原因和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败血症

识记:败血症的概念、原因和类型。

领会:败血症的其病理变化。

应用:败血症的主要标志。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败血症的概念、病理变化。

难点:败血症的病理变化。

第十章  发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发热的本质、病理状态下发热的原因、类型、机制及其意义。

二、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发热概述、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发热经过与热型;发热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发热的意义和处理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发热的概述

识记:发热的概念。

领会:正常体温调节。

2.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识记:外源性致热源与内生性致热源。

领会: 发热的机制。

3. 发热经过与热型

识记: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不定型热、暂时热、消耗热、波状热、双峰热、双相热)。

领会:发热经过。

应用:发热经过的各期特点。

4. 发热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发热的意义和处理原则

识记:发热时机能和代谢变化。

领会:发热的意义和处理原则。

应用:发热的处理原则。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发热概述、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发热经过与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双相热);发热的意义和处理原则。

难点:发热的机制;发热经过与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双相热)。

第十一章  休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休克的概念、休克的本质、休克的原因和类型、休克过程及机理、休克时机体病理变化、休克的防治原则。

二、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休克的概念、休克的本质、休克的原因和类型(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神经性休克)、休克过程(缺血期、淤血期、凝血期)及机理、休克时机体病理变化、休克的防治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休克的概念、原因和类型

识记:休克的概念、原因。

领会:休克的类型(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神经性休克)的原因和病理特点。

2. 休克过程及机理

识记:休克过程(缺血期、淤血期、凝血期)。

领会:休克过程(缺血期、淤血期、凝血期)的临床表现。

3. 休克时机体病理变化及休克的防治原则

识记:休克时机体病理变化。

领会: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应用:休克的防治原则。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休克的概念、休克的原因和类型(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神经性休克)、休克过程(缺血期、淤血期、凝血期)及机理、休克时机体病理变化、休克的防治原则。

难点:休克过程(缺血期、淤血期、凝血期)及机理。

第十二章  黄疸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动物临床常引起的黄疸现象的类型及机理。

二、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溶血性黄疸、实质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黄疸

识记:黄疸的概念;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溶血性黄疸、实质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原因。

领会:溶血性黄疸、实质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病理变化特点。

应用:溶血性黄疸、实质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黄疸的概念;溶血性黄疸、实质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主要特点。

难点:溶血性黄疸、实质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主要特点。

第十三章  肿瘤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肿瘤的本质、肿瘤的特点及异型性;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二、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肿瘤的概念、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与分类、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肿瘤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

识记:肿瘤的概念、外观形态、肿瘤的生长方式。

领会: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

应用:肿瘤的扩散与转移。

2.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识记:良性肿瘤的特点。

领会:恶性肿瘤的特点。

应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3.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识记:良性肿瘤的命名;肿瘤的分类。

领会:恶性肿瘤的命名。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肿瘤的概念、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良性肿瘤的命名、恶性肿瘤的命名)。

难点: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恶性肿瘤的命名。

第十四章  器官病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各个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发生原因及机理。

二、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皮肤病理:皮肤肿胀、皮肤损害;淋巴结病理:急性淋巴结病理、慢性淋巴结病理;心脏病理: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肺脏病理:上呼吸道炎症、肺炎、肺气肿;肝脏病理:肝炎、肝硬变;脾脏病理:急性炎性脾肿、坏死性脾炎症、慢性脾炎;胃肠病理:胃炎、肠炎;肾脏病理:、肾小球肾炎、肾病;骨、关节、肌肉病理:骨和关节病理、肌肉病理;生殖器官病理:卵巢病变、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睾丸炎;脑、脊髓病理:脑炎、脑软化。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皮肤病理

识记:皮肤水肿的病因及机理、病变特征;脓肿、血肿的病变特征。

领会:丘疹和结节的病变特征;疱疹的病变特征疾病的病理状态。

2. 淋巴结病理

识记:浆液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

领会:出血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

应用: 慢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

3. 心脏病理

识记:传染性心包炎的病理变化。

领会:创伤性心包炎的病理变化;疣状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

应用:心内膜炎的病因及机理。

4. 肺脏病理

识记:支气管肺炎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间质性肺炎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

领会:纤维素性肺炎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肺气肿的病理变化。

应用:支气管肺炎及纤维素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的病因。

5. 肝脏病理

识记: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细菌性肝炎的病理变化。

领会:寄生虫性肝炎的病理变化;肝硬变的概念机病理变化。

应用:中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

6. 脾脏病理

识记:急性炎性脾肿的病理变化。

领会:坏死性脾炎的病理变化。

应用:慢性脾炎的病理变化。

7. 胃肠病理

识记:出血性胃炎的病理变化。

领会:急性肠炎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应用:猪瘟、小鹅瘟等发生纤维素性肠炎时的病变特征。

8. 肾脏病理

识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领会:亚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肾病的概念。

9. 骨、关节、肌肉病理(不作要求)

10. 生殖器官病理(不作要求)

11. 脑、脊髓病理

识记:脑软化的概念;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变化。

领会: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病理变化。

应用:维生素E缺乏时的病变特征。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皮肤水肿病变特征、脓肿、血肿的病变特征;丘疹和结节的病变特征;疱疹的病变特征;液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出血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传染性心包炎的病理变化;创伤性心包炎的病理变化;疣状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支气管肺炎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间质性肺炎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纤维素性肺炎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肺气肿的病理变化;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细菌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急性炎性脾肿的病理变化;出血性胃炎的病理变化;急性肠炎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亚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肾病的概念;脑软化的概念;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变化;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病理变化。

难点:创伤性心包炎的病理变化;疣状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支气管肺炎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间质性肺炎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纤维素性肺炎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肺气肿的病理变化;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急性肠炎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脑软化;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变化。

第十五章  临床病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动物发生营养和代谢病病理、中毒病病理、细菌性传染病病理、病毒性传染病病理和寄生虫病病理的病理变化。

二、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营养和代谢病病理(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维生素E和硒缺乏症)、中毒病病理(氨中毒、亚硝酸盐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细菌性传染病病理(炭疽、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布鲁氏菌病、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结核病、猪丹毒)、病毒性传染病病理(口蹄疫、痘病、狂犬病、猪蓝耳病、禽流感、猪圆环病毒感染、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鸡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犬瘟热)和寄生虫病病理(球虫病、附红细胞病体、、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弓形虫病)。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营养和代谢病病理

识记:维生素A缺乏症的病理变化。

领会:维生素E和硒缺乏症的病理变化。

应用:维生素D缺乏对引起佝偻病的意义。

2. 中毒病病理

识记:氨中毒的病理变化。

领会:亚硝酸盐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病理变化。

应用: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病理变化。

3. 细菌性传染病病理

识记:败血型炭疽的病理变化;仔猪副伤寒和鸡白痢的病理变化;猪巴氏杆菌病及禽巴氏杆菌病的病理变化。

领会:牛羊布鲁氏菌病的病理变化;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禽大肠杆菌病的病理变化;结核病的病理变化;猪丹毒的病理变化。

应用:猪大肠杆菌病的类型及特点。

4. 病毒性传染病病理

识记:良性口蹄疫的病理变化;绵羊痘的病理变化;猪蓝耳病的病理变化;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理变化;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病理变化;急性猪瘟的病理变化;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理变化。

领会:鸡新城疫的病理变化;喉气管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理变化;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鸭瘟的病理变化;鸭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小鹅瘟的病理变化;犬瘟热的病理变化。

应用:犬瘟热、狂犬病的组织学病理变化。

5. 寄生虫病病理

识记:鸡球虫病的病理变化;猪囊尾蚴病的病理变化。

领会:弓形虫病的病理变化。

应用:猪弓形虫感染的组织学病理变化。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维生素A缺乏症的病理变化;维生素E和硒缺乏症的病理变化;亚硝酸盐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病理变化;败血型炭疽的病理变化;仔猪副伤寒和鸡白痢的病理变化;猪巴氏杆菌病及禽巴氏杆菌病的病理变化;牛羊布鲁氏菌病的病理变化;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禽大肠杆菌病的病理变化;结核病的病理变化;猪丹毒的病理变化;良性口蹄疫的病理变化;绵羊痘的病理变化;猪蓝耳病的病理变化;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理变化;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病理变化;急性猪瘟的病理变化;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理变化;鸡新城疫的病理变化;喉气管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理变化;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鸭瘟的病理变化;鸭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小鹅瘟的病理变化;犬瘟热的病理变化;鸡球虫病的病理变化;猪囊尾蚴病的病理变化;弓形虫病的病理变化。

难点:维生素E和硒缺乏症的病理变化;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病理变化;鸡白痢的病理变化;猪巴氏杆菌病的病理变化;牛羊布鲁氏菌病的病理变化;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禽大肠杆菌病的病理变化;猪蓝耳病的病理变化;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理变化;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病理变化;急性猪瘟的病理变化;鸡新城疫的病理变化;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鸭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小鹅瘟的病理变化;鸡球虫病的病理变化。

第十六章  尸体剖检诊断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尸体剖检诊断技术、剖检术式、注意事项、尸体的剖检记录;病料采集与送检;病理诊断分析。

二、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尸体剖检准备及注意事项、不同动物尸体剖检术式、反刍动物的尸体剖检术式、猪的尸体剖检术式、禽的尸体剖检术式;器官组织检查的方法;尸体的剖检记录;病料采集与送检;病理诊断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尸体剖检诊断技术

识记:尸体剖检准备及注意事项、不同动物尸体剖检术式、反刍动物的尸体剖检术式、猪的尸体剖检术式、禽的尸体剖检术式。

领会:器官组织检查的方法;尸体的剖检记录;病料采集与送检;病理诊断分析。

应用:尸体剖检记录的基本要求。

四、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尸体剖检准备及注意事项、不同动物尸体剖检术式、反刍动物的尸体剖检术式、猪的尸体剖检术式、禽的尸体剖检术式;尸体的剖检记录;病料采集与送检;病理诊断分析。

难点:尸体的剖检记录;病料采集与送检;病理诊断分析。

自学教材

王子轼、周铁忠主编,《动物病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第3版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名词解释:

1.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血管系统内,由于某种病因作用,从流动的血液中析出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二、填空题:

1.出血的类型有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

2.血栓的头部又称之为白色血栓,其主要组成成分是血小板。

三、选择题:

1.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  D  )

A.细胞浆的变化         B.细胞间质的变化    

C.细胞膜的变化         D.细胞核的变化

2.脂肪变性最常发生的器官是( A  )

A.肝    B.心    C.肾    D.骨骼肌

四、简答题:

1.简述肝脏脂肪变性时的肉眼病理变化。

答:肝脏脂肪变性时的肉眼病理变化:眼观呈黄褐色或土黄色,切面模糊,如同时伴有淤血,则肝表面与切面均呈红黄相间的纹理,形似槟榔切面的花纹色彩。重度脂肪变形的肝脏明显肿大,色黄、质脆,切面油腻感明显。

五、论述题:

1.试述炎性细胞(不少于5种)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不仅具有很强的趋化性和活跃的游走能力,而且具有极强的吞噬功能,具有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有一定的游走和吞噬能力、释放炎症介质、抗寄生虫感染作用、在过敏性炎症中具有修复作用、凝血抑制作用等。

巨噬细胞的显著功能是吞噬,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功能:在活化状态下能分泌数十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对细胞外蛋白质起作用的酶类、促炎细胞因子;调节血液中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与淋巴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在功能上有相互促进、相互抑制作用’抗原提呈作用;炎症后期,巨噬细胞能转变成纤维细胞分泌前胶原、促进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形成,使损伤组织得以修复。

上皮样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围歼所包绕的病原微生物等,限制其向周围扩散。电镜下,上皮样细胞质内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小泡及空泡均较丰富,由此推测该细胞可能具有较强的外分泌功能。

多核巨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运动缓慢,其运动速度与和数目成反比,且随和数目增多,与异物性颗粒的结合及吞噬能力均降低,原因是细胞融合可导致细胞表面受体迅速减少。但这种细胞的吞噬能力相对于其他细胞,还是比较强大的。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常出现于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K细胞和NK细胞等不同类型,T淋巴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但必须经过抗原致敏后方可成为成熟的效应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即转变为致敏淋巴细胞。当其再次与相同抗原接触时,便产生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发挥其细胞免疫及各种炎症介质的重要作用。B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通过其效应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来实现。K细胞主要功能是通过ADCC杀伤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靶细胞。NK细胞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功能。

肥大细胞的功能十分复杂,能释放多种作用强烈的介质,可引发速发型变态反应,有一定趋向性,也与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的增生、血管的生成、肿瘤的发生、血脂的清除、寄生虫的排除等密切相关。

高纲1468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7852  家畜内科学与诊断学

扬州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兽医内科学与诊断学》是畜牧与兽医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基本理论深、基本技能多、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为本专业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和临床实践基础。与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和兽医寄生虫病学一起共同构成兽医临床五大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研究多种家畜(禽)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本课程既注重培养关于疾病学的理论,更注意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保障动物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课程目标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家畜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临床症状、转归、诊断和防治措施,要求学生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了解随着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疾病发生的新特点,使用兽医临床知识开展畜禽内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活动,灵活使用所学知识防控畜禽内科病尤其是畜禽营养代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最终保护动物健康和确保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是以本专业设置的动物学、家畜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家畜饲养管理学等一切前期课程为基础的,是前期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所学课程知识的最后整合和发展。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关疾病的概念、病因、症状和防治。

难点:有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疾病的概念、病因、症状和治疗等。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等。

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临床实际,对有关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项目1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疾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口炎、咽炎和食管阻塞的病因;前胃弛缓的病因和症状;皱胃左方变位的症状和治疗;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瓣胃阻塞的治疗;皱胃变位的病因;皱胃右方变位的症状;瘤胃积食的病因、症状;瘤胃臌胀的发病机理和诊断;皱胃阻塞病因和症状;肝炎和胰腺炎的病因和症状;胃扩张的病因与治疗;肠变位的病因和治疗;肠便秘的病因;腹膜炎的病因;腹腔积液的病因和症状;胃肠炎的发病机理;其它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口炎症状和治疗方法;咽炎的症状和治疗原则;食管阻塞的概念、症状、诊断与治疗。前胃弛缓的概念、治疗;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的症状;瓣胃阻塞的概念、症状;皱胃左方变位的概念、症状、诊断与治疗;皱胃右方变位的概念;奶牛酮病的概念、病因、症状及治疗;瘤胃积食的概念和治疗原则;瘤胃臌胀的概念、分类、病因、症状与治疗;皱胃阻塞的概念;肝炎和胰腺炎的概念、诊断和治疗;胃扩张的概念、分类;肠变位的类型;肠便秘的概念、治疗;腹膜炎的概念。胃肠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二、课程内容

介绍了以流涎且伴有采食、吞咽障碍为主的疾病(口炎、咽炎、食管阻塞),以食欲、反刍减少为主的反刍动物病(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瓣胃阻塞、皱胃变位、皱胃炎、奶牛酮病、瘤胃积食、瘤胃膨胀、瘤胃酸中毒、皱胃阻塞),以呕吐为主的疾病(胃内异物、肝炎、胰腺炎),以腹痛为主的疾病(肠痉挛、胃扩张、肠变位、肠便秘、肠臌气、胃溃疡、皱胃炎、腹膜炎、腹腔积液),以腹泻为主的疾病(胃肠炎、幼畜消化不良、磷化锌中毒)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以流涎且伴有采食、吞咽障碍为主的疾病

识记:口炎症状和治疗方法;咽炎的症状和治疗原则;食管阻塞的概念、病因、诊断与治疗。

领会:口炎、咽炎和食管阻塞的病因。

应用:食管阻塞的诊断和治疗。

2. 以食欲、反刍减少为主的反刍动物病

识记:前胃弛缓的概念、治疗;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的症状;瓣胃阻塞的概念、症状;皱胃左方变位的概念、症状;皱胃右方变位的概念;奶牛酮病的概念、病因、症状及治疗;瘤胃积食的概念和治疗原则;瘤胃臌胀的概念、分类、病因、症状与治疗;皱胃阻塞的概念。

领会:前胃弛缓的病因和症状;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瓣胃阻塞的治疗;皱胃变位的病因,皱胃左方变位的治疗,皱胃右方变位的症状;瘤胃积食的病因、症状。瘤胃臌胀的发病机理和诊断;皱胃阻塞病因和症状。

应用:真胃变位的诊断与治疗

3. 以呕吐为主的疾病

识记:肝炎和胰腺炎的概念。

领会:肝炎和胰腺炎的病因、症状。

应用:肝炎和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4. 以腹痛为主的疾病

识记:胃扩张的概念、分类;肠变位的类型;肠便秘的概念和治疗;腹膜炎的概念。

领会:胃扩张的病因与治疗;肠变位的病因和治疗;肠便秘的病因;腹膜炎的病因;腹腔积液的病因和症状。

应用:肠便秘的治疗。

5. 以腹泻为主的疾病

识记:胃肠炎的病因、症状。

领会:胃肠炎的发病机理。

应用:胃肠炎的治疗。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食管阻塞、瘤胃臌胀、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皱胃变位、胃肠炎。

难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项目2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诊断与治疗;喉炎的症状和治疗;支气管炎症状;肺气肿的病因和症状;胸膜炎的症状和治疗;胸腔积水的病因和症状;安妥中毒;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的病因和症状;氢氰酸中毒的病因和症状;棉子饼中毒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其它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支气管肺炎的概念、症状、诊断与治疗原则;大叶性肺炎的概念;鼻炎的症状和治疗;支气管炎的概念和治疗原则;肺气肿的概念、类型、诊断及治疗;胸膜炎的概念;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的概念、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氢氰酸中毒的概念、诊断和治疗;棉子饼中毒的概念和预防;菜子饼粕中毒的概念、症状表现的类型和预防。

二、课程内容

介绍了表现喘、咳嗽、流鼻液、发热的疾病(感冒、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表现喘、咳嗽但发热不明显的疾病(鼻炎、喉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胸膜炎、胸腔积水、安妥中毒),表现呼吸困难且伴有可视黏膜颜色改变的疾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氢氰酸中毒),表现呼吸困难且伴有神经症状的疾病(棉子饼中毒、菜子饼粕中毒)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表现喘、咳嗽、流鼻液、发热的疾病

识记:支气管肺炎的概念、症状、诊断与治疗原则;大叶性肺炎的概念。

领会: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诊断与治疗。

应用:大叶性肺炎与支气管肺炎的临床鉴别。

2. 表现喘、咳嗽但发热不明显的疾病,

识记:鼻炎的症状和治疗;支气管炎的概念和治疗原则;肺气肿的概念和类型;胸膜炎的概念。

领会:喉炎的症状和治疗;支气管炎症状;肺气肿的病因及症状;胸膜炎的症状和治疗;胸腔积水的病因和症状;安妥中毒。

应用:肺气肿的诊断和治疗。

3. 表现呼吸困难且伴有可视黏膜颜色改变的疾病,

识记: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的概念、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氢氰酸中毒的概念、诊断和治疗。

领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的病因和症状;氢氰酸中毒的病因和症状。

应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

4. 表现呼吸困难且伴有神经症状的疾病。

识记:棉子饼中毒的概念和预防;菜子饼粕中毒的概念、类型和预防。

领会:棉子饼中毒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应用:棉子饼中毒和菜子饼粕中毒的预防。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

本章难点: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项目3  以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心包炎的病因和主要症状;外周循环衰竭的发病机理和主要症状;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症状;其它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心力衰竭概念、病因和治疗原则;外周循环衰竭的概念、病因;肉鸡腹水综合征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介绍了心包炎、心肌炎、心力衰竭、外周循环衰竭、肉鸡腹水综合征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心力衰竭概念、病因和治疗原则;外周循环衰竭的概念、病因;肉鸡腹水综合征的概念。

领会:心包炎的病因和主要症状;外周循环衰竭的发病机理和主要症状;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症状。

应用:心力衰竭的治疗。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心力衰竭。

本章难点:以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

项目4  以贫血、黄疸为主的疾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贫血的症状和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的症状;双香豆素中毒的治疗;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断;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其它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贫血的概念、类型、病因和治疗;钴缺乏症的概念;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特征和发病机理。

二、课程内容

介绍了贫血、钴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症、双香豆素中毒、磺胺类药物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贫血的概念、类型、病因和治疗;钴缺乏症的概念;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特征和发病机理。

领会:贫血的症状和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的症状;双香豆素中毒的治疗;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断;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

应用:贫血的治疗。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贫血,黄曲霉毒素中毒。

本章难点:临床常见几种贫血的鉴别诊断。

项目5  以排尿异常为主的疾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膀胱炎的主要症状与治疗;尿结石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肾炎的病因和症状;牛血红蛋白尿的治疗;其它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尿道炎的症状;尿结石的概念、病因和症状。肾炎的概念;牛血红蛋白尿的概念和病因;洋葱、大葱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二、课程内容

本项目介绍了表现疼痛频尿的疾病(膀胱炎、尿道炎、尿结石),表现红尿的疾病(肾炎、牛血红蛋白尿、洋葱、大葱中毒)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表现疼痛频尿的疾病

识记:尿道炎的症状;尿结石的概念、病因和症状。

领会:膀胱炎的主要症状与治疗;尿结石发病机理和治疗。

应用:尿结石的治疗与预防。

2. 表现红尿的疾病

识记:肾炎的概念;牛血红蛋白尿的概念和病因;洋葱、大葱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领会:肾炎的病因和症状;牛血红蛋白尿的治疗。

应用:洋葱、大葱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尿结石。

本章难点:表现疼痛频尿疾病和表现红尿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项目6  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疾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佝偻病的发病机理、诊断;骨软病的症状、诊断;硒和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病机理;铜缺乏挣得治疗;锰缺乏症的治疗;霉稻草中毒的发病机理;其它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佝偻病的概念、病因和治疗原则;骨软病的概念、病因;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的概念、症状;铜缺乏症的概念、病因、主要症状;锰缺乏症的概念、主要症状;霉稻草中毒的概念、病因;家禽痛风的概念、病因、主要症状。

二、课程内容

介绍了佝偻病、骨软病、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铜缺乏症、锰缺乏症、脊髓挫伤及脊髓震荡,霉稻草中毒,家禽痛风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佝偻病的概念、病因和治疗原则;骨软病的概念、病因;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的概念和有关的主要疾病;铜缺乏症的概念、病因、主要症状;锰缺乏症的概念、主要症状;霉稻草中毒的概念、病因;家禽痛风的概念、病因、主要症状。

领会:佝偻病的发病机理、诊断;骨软病的症状、诊断;硒和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病机理;铜缺乏症的治疗;锰缺乏症的治疗;霉稻草中毒的发病机理;

应用:佝偻病、骨软病、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铜缺乏症、锰缺乏症的治疗。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佝偻病、骨软病、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铜缺乏症、家禽痛风。

本章难点: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项目7  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疾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脑膜脑炎的治疗原则;日射病和热射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癫痫的病因;维生素A缺乏症的病因;青草搐搦的症状;仔猪、仔犬低糖血症的症状和治疗原则;食盐中毒的发病机理、诊断;有机磷中毒的诊断;其它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脑膜脑炎的概念;中暑、日射病和热射病的概念、治疗;癫痫的概念;维生素A缺乏症的概念、症状;青草搐搦的概念、病因;仔猪、仔犬低糖血症的概念、病因;食盐中毒的概念、病因和治疗;霉玉米中毒的概念;有机磷中毒的概念、发病机理、治疗;有机氟中毒的发病机理。

二、课程内容

介绍了表现神经症状且体温升高的疾病(脑膜脑炎、日射病和热射病),表现神经症状且体温变化不明显的疾病(脑震荡与脑挫伤、癫痫、维生素A缺乏症、青草搐搦、仔猪、仔犬低血糖病、食盐中毒、酒糟中毒、霉玉米中毒、有机磷中毒、有机氟中毒、毒鼠强中毒、应激性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表现神经症状且体温升高的疾病

识记:脑膜脑炎的概念;中暑、日射病和热射病的概念、治疗;

领会:脑膜脑炎的治疗原则;日射病和热射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

应用:日射病和热射病的治疗。

2. 表现神经症状且体温变化不明显的疾病

识记:癫痫的概念;维生素A缺乏症的概念、症状;青草搐搦的概念、病因;仔猪、仔犬低糖血症的概念、病因;食盐中毒的概念、病因和治疗;霉玉米中毒的概念;有机磷中毒的概念、发病机理、治疗;有机氟中毒的发病机理。

领会:癫痫的病因;维生素A缺乏症的病因;青草搐搦的症状;仔猪、仔犬低糖血症的症状和治疗原则;食盐中毒的发病机理、诊断;有机磷中毒的诊断。

应用:有机磷中毒的治疗。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日射病和热射病;维生素A缺乏症;食盐中毒;有机磷中毒。

江苏自考27852《家畜内科学与诊断学》教材大纲

难点: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项目8  以生长发育障碍为主的疾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维生素B缺乏症的病因;锌缺乏症的症状;碘缺乏症的症状;异食癖的症状。掌握维生素B缺乏症的症状;锌缺乏症的概念;碘缺乏症的概念;异食癖的病因。

二、课程内容

   介绍了维生素B缺乏症、锌缺乏症、碘缺乏症、异食癖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维生素B缺乏症的症状;锌缺乏症的概念;碘缺乏症的概念;异食癖的病因。

领会:维生素B缺乏症的病因;锌缺乏症的症状;碘缺乏症的症状;异食癖的症状。

应用:维生素缺乏症的鉴别。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维生素B缺乏症,异食癖。

本章难点:维生素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项目9  表现急性死亡的疾病(不作要求)

项目10  以皮肤病变为主的疾病(不作要求)

教  材

刘广文,刘海主编,《动物内科病》,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第1版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如:急性肺泡气肿时肺部叩诊呈( D  )  

A.鼓音                         B.清音

C.浊音                         D.过清音

二、填空题

如:大叶性肺炎在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典型炎症过程可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    溶解吸收期    等四个时期。

三、名词解释

如:奶牛酮病:是因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液、乳汁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功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伴发神经症状。

四、简答题

如:简述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的发病机理。

答:

1. 刺激作用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和胃肠炎。

2.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亚硝酸盐经吸收进入血液后,将二价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三价铁血红蛋白,使之失去运载氧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和严重的呼吸困难。

3. 血管扩张作用  亚硝酸盐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外周循环衰竭,组织缺血、缺氧,呈现神经症状。

五、论述题

如:试述临床上引起动物尿结石的可能病因。

答:

1. 高钙、低磷和富硅、富磷的饲料  长期饲喂高钙低磷的饲料和饮水可促进尿石形成。

2. 饮水缺乏  饮水不足,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使尿中盐类浓度增高,促使尿石的形成。

3. 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尿路上皮组织角花,促进尿石形成。

4. 感染因素  肾和尿路感染发炎时,炎性产物、脱落的上皮细胞及细菌积聚,可成为尿石形成的核心物质。

5. 其他因素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长期周期性尿液潴留,大量应用磺胺类药物等均可促进尿石的形成。

高纲144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30584  员工培训管理

南京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员工培训管理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内容涵盖了员工培训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员工培训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具体内容。内容涵盖了员工培训管理概述、员工培训管理的基本理论、员工培训的需求分析、员工培训计划的制定、员工培训内容与培训课程设计、员工培训的主要方法、员工培训的实施与管理、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培训成果的转化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员工培训的制度等主要内容。因此,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基础知识及实务操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树立现代培训管理的正确理念,掌握培训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培训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为适应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理解员工培训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员工培训管理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3.学会运用员工培训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实际问题。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员工培训管理》是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本课程的基础。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员工培训管理的相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进行正确的表述、选择,这是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Ⅱ):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员工培训管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员工关系管理,做出正确的解释和说明,这是是中等层次的要求。

简单应用(Ⅲ):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员工培训管理课程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一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综合应用(Ⅳ):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员工培训管理课程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员工培训管理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员工培训的相关概念;理解目的和员工培训的特点及意义;了解员工培训的主要形式;理解并掌握员工培训的原则;了解员工培训的历史演变;理解并掌握员工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理解并掌握员工培训管理的主要流程;掌握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通过本章学习,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本课的后续内容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员工培训概述

1.1.1员工培训的含义

1.1.2员工培训的目的

1.1.3员工培训的特点与意义

1.2 员工培训的形式和原则

1.2.1员工培训的形式

1.2.2员工培训的原则

1.3  员工培训的历史演变

1.3.1早期的学徒培训阶段

1.3.2早期的职业教育阶段

1.3.3工厂学校的出现

1.3.4培训职业与专业培训师阶段

1.3.5现代员工培训阶段

1.4  员工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1.4.1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

1.4.2员工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的关系

1.4.3员工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5  员工培训管理的流程

1.5.1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1.5.2员工培训计划的制定

1.5.3员工培训的实施

1.5.4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

1.6 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6.1国内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6.2国内企业员工培训的调整对策

1.6.3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员工培训概述(重点)

1.识记:(1)培训的概念;(2)员工培训的含义。

2.领会:(1)员工培训的目的;(2)员工培训的特点;(3)员工培训的意义。

(二)员工培训的形式和原则(重点)

1.识记:(1)员工培训形式的划分依据;(2)新员工培训的概念;(3)专业技术人员;(4)技能的概念;(5)全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的概念;(6)企业内部培训和外包式培训的概念。

2.领会:员工培训的原则。

(三)员工培训的历史演变(一般)

识记:员工培训历史演变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

(四)员工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重点)

1.识记:(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2)薪酬管理的概念;(3)绩效管理的概念;(4)员工关系管理的概念。

2.领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

3.简单应用:(1)员工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的关系;(2)员工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员工培训管理的流程(次重点)

领会:员工培训管理的流程。

(六)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领会: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

2.简单应用:国内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调整对策。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员工培训的概念;(2)员工培训的目的、特点及意义;(3)员工培训的原则;(4)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5)员工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的关系;(6)员工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7)员工培训管理的流程;(8)国内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调整对策;(9)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员工培训的主要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员工培训理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理解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麦克鲁斯基的余力理论、诺克斯的熟练理论、培训迁移的概念、培训迁移过程的四个关键阶段以及霍尔顿的培训迁移模型。理解并掌握完形—顿悟说主要的内容、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的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的主要论点;理解并掌握影响培训迁移的三种主要变量;掌握培训迁移理论在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2.1  员工培训理论的发展

2.1.1传统理论阶段

2.1.2行为科学阶段

2.1.3系统管理理论阶段

2.2  学习理论

2.2.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2.2.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2.2.3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2.2.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2.5成人学习理论

2.2.6培训迁移理论

2.3 人力资本理论

2.3.1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

2.3.2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员工培训理论的发展(一般)

识记:(1)传统理论阶段;(2)行为科学阶段;(3)系统管理理论阶段。

(二)学习理论(重点)

1.识记:(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3)麦克鲁斯基的余力理论;(4)诺克斯的熟练理论;(5)培训迁移的概念;(6)培训迁移过程的四个关键阶段;(7)霍尔顿的培训迁移模型。

2.领会:(1)完形—顿悟说主要的内容;(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4)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的主要观点;(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6)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的主要论点;(7)影响培训迁移的三种主要变量。

3.简单应用:(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2)培训迁移理论在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三)人力资本理论(重点)

1.识记: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领会:(1)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2)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③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

3.简单应用:加里·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贡献。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完形—顿悟说主要的内容;(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4)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的主要观点;(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6)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的主要论点;(7)培训迁移的概念及过程;(8)影响培训迁移的三种主要变量。(9)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10)加里·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贡献;(11)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

第三章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能够了解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与作用;掌握员工培训需求的内容、基本程序和主要方法;掌握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的书写。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3.1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和作用

3.1.1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

3.1.2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

3.1.3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

3.1.4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

3.2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层次与特点

3.2.1培训需求分析的层次

3.2.2培训需求分析的特点

3.3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程序和模型

3.3.1培训需求条件的确立

3.2.2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

3.2.3培训需求分析的一般流程

3.2.4培训需求分析的模型

3.4 培训需求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3.4.1培训需求分析的途径

3.4.2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

3.5  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

3.5.1培训需求分析的准备

3.5.2制定培训需求分析计划

3.5.3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3.5.4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和作用(重点)

1.识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

2.领会:(1)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2)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

3.简单应用: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

(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层次与特点(重点)

1.识记:培训需求分析的四个层次。

2.领会:(1)培训需求分析的特点;(2)引起组织优先权改变的因素。

(三)培训需求分析的程序和模型(重点)

1.识记:(1)培训需求信息收集的方法与选择;(2)培训需求分析的Goldstein模型;(3)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4)培训需求分析的胜任力特征模型;(5)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2.领会:培训需求条件的建立。

3.简单应用:培训需求分析的一般流程。

(四)培训需求分析的途径和方法(次重点)

1.领会:(1)传统培训需求分析方法;(2)新兴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2.简单应用:培训需求分析的途径。

(五)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

简单应用: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流程。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2)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3)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4)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5)培训需求分析的特点;(6)引起组织优先权改变的因素;(7)培训需求条件的建立;(8)培训需求分析的一般流程;(9)传统培训需求分析方法;(10)新兴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11)培训需求分析的途径;(12)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流程。

第四章 员工培训计划的制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心理契约的含义、类型、作用和特点,理解心理契约与劳动合同的关系,掌握心理契约的内容及心理契约违背的行为反应方式,理解心理契约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掌握员工满意和员工满意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了解员工满意度的测量指标,掌握员工满意度调查的概念、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作用、内容以及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实施步骤,理解影响员工满意度调查有效性的因素,掌握员工满意度的提升方法,掌握员工参与管理的概念、主要形式以及确保员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性要求。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4.1 员工培训计划概述

4.1.1员工培训计划的定义

4.1.1员工培训计划制订的依据

4.1.1员工培训计划制订的影响因素及原则

4.2 员工培训计划的内容和程序

4.2.1员工培训计划的内容

4.2.2制订员工培训计划的程序

4.3 员工培训计划的类型

4.3.1年度培训计划

4.3.2部门培训计划

4.3.3单项培训计划

4.4 员工培训预算

4.4.1企业培训预算的构成

4.4.2制定培训预算的原则和方法

4.4.3培训预算的实施

4.5 员工培训计划的编制

4.5.1培训计划书的编制

4.5.2培训计划表的制订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员工培训计划概述(重点)

1.识记:员工培训计划的概念

2.领会:(1)员工培训计划制定的原则;(2)培训计划给管理和控制带来的好处。

3.简单应用:(1)员工培训计划制订的依据;(2)员工培训计划制定的影响因素。

(二)员工培训计划的内容和程序(重点)

1.领会:员工培训计划的确定方式

2.简单应用:(1)员工培训计划的内容;(2)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步骤。

3.综合应用:制定培训计划要注意的问题。

(三)员工培训计划的类型(次重点)

1.识记: (1)年度培训计划;(2)部门培训计划;(3)单项培训计划。

2.领会:年度培训计划的制订过程。

(四)员工培训预算

1.识记:(1)培训预算的概念;(2)直接培训费用的过程;(3)单项培训计划。

2.领会:(1)制定培训预算的原则;(2)整体培训计划费用预算编制依据;(3)单项培训计划费用预算编制依据;(4)培训预算的实施程序。

3.简单应用:(1)制定培训预算的主要方法;(2)培训预算的实施详细步骤;(3)培训预算的实施技巧。

(五)员工培训计划的编制

1.识记:培训计划表的概念;(2)培训计划表的分类。

2.领会:(1)编写培训计划书的意义;(2)培训计划书编写的注意事项。

3.简单应用:培训计划书的框架。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员工培训计划的概念;(2)员工培训计划制定的原则;(3)员工培训计划制订的依据;(4)员工培训计划制定的影响因素;(5)员工培训计划的内容;(6)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步骤;(7)年度培训计划、部门培训计划、单项培训计划;(8)培训预算的概念;(9)制定培训预算的原则;(10)整体培训计划费用预算编制依据和单项培训计划费用预算编制依据;(11)培训预算的实施程序;(12)制定培训预算的主要方法;(13)培训预算的实施详细步骤和培训预算的实施技巧。(14)培训计划表的概念;(15)培训计划书的框架和培训计划书编写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员工培训内容与培训课程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能够了解员工培训内容确定的依据与原则;了解员工岗位能力培训的内容与要求;掌握员工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团队精神培训的构成与要求;掌握员工培训课程的设计。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5.1 员工培训内容的确定

5.1.1员工培训内容确定的依据

5.1.2员工培训内容确定的原则

5.2 员工岗位能力的培训

5.2.1员工岗位能力概述

5.2.2员工岗位能力培训要求

5.2.3岗位能力培训的内容

5.3 员工文化素质的培训

5.3.1文化素质的含义

5.3.2员工文化素质培训的要求

5.3.3员工文化素质培训的途径

5.4 员工职业素质的培训

5.4.1职业素质概述

5.4.2员工职业素质的构成

5.4.3员工职业素质培训的内容

5.5 员工团队精神的培训

5.5.1团队精神概述

5.5.2团队精神构成

5.5.3员工团队精神培训的内容

5.6  培训课程的设计

5.6.1课程设计的含义

5.6.2课程设计的任务

5.6.3员工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点

5.6.4员工培训课程设计的要素

5.6.5员工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

5.6.6培训课程设计的选择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员工培训内容的确定(重要)

领会:(1)员工培训内容确定的依据;(2)员工培训内容确定的原则。

(二)员工岗位能力的培训(重点)

1.识记:(1)岗位能力的概念;(2)工作技能的概念;(3)工作经历的概念;(4)管理技能的概念;(5)管理技能培训的概念;(6)认知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的概念;(7)专业技能的概念;

2.领会:(1)岗位能力的构成要素;(2)员工岗位能力的培训要求;(3)岗位专业技能包含的指标;(4)岗位专业技能的测定方法。

3.简单应用:(1)岗位专业技能的理解要点;(2)岗位所需专业技能的评估

(三)员工文化素质的培训(重点)

1.识记:(1)素质的含义;(2)素质所包含的四个方面;(3)文化素质的含义;(4)员工文化素质的含义;(5)知识的储备方法;(6)知识结构的三种类型;(7)熊彼特的创新概念;(8)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

2.领会:(1)员工文化素质培训的要求;(2)员工文化素质培训的途径。

3.简单应用:创新的主要形态。

(四)员工职业素质的培训(重点)

1.识记:(1)素质的含义;(2) 职业素质的含义;(3)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4)思想素养、专业素养和行为素养的含义。

2.领会:(1)职业素质的主要特征;(2)员工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3)员工职业素质培训的内容。

(五)员工团队精神的培训(重点)

1.识记:(1)团队精神的含义;(2)团队的凝聚力的含义;(3)团队合作的概念。

2.领会:(1)团队精神的作用;(2)凝聚力高的团队的特征;(3)团队合作的表现;(4)团队合作的基础;(4)团队士气的影响因素;(5)团队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6)员工团队精神培训的内容;

3.简单应用:(1)团队矛盾的化解方法;(2)团队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六)培训课程的设计(重点)

1.识记:(1)课程设计的含义;(2)课程设计的任务;(3)课程结构的概念;(4)课程整体设计和课程单元设计的含义;(5)培训课程设计的选择。

2.领会:(1)员工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点;(2)培训课程设计的选择原则;(3)培训课程设计的选择步骤。

3.简单应用:员工培训课程设计的要素。

4.综合应用:员工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员工培训内容确定的依据;(2)员工培训内容确定的原则;(3)岗位能力的相关概念;(4)岗位能力的构成要素;(5)员工岗位能力的培训要求;(6)岗位专业技能包含的指标及测定方法;(7)职业素质的主要特征及构成要素;(8)员工职业素质培训的内容;(9)团队精神的含义;(10)团队精神的作用;(11)员工团队精神培训的内容;(12)团队矛盾的化解方法;(13)团队的建设的主要内容;(14)课程设计的含义;(15)员工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点;(16)培训课程设计的选择原则;(17)培训课程设计的选择步骤;(18)员工培训课程设计的要素及基本程序。

第六章 员工培训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能够了解员工培训方法选择的原则和影响因素;掌握传统型员工培训方法和现代化员工培训方法;理解员工培训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6.1 员工培训方法概述

6.1.1选择员工培训方法的原则

6.1.2影响员工培训方法选择的因素

6.2. 传统型员工培训方法

6.2.1直接传授型培训法

6.2.2实践型培训方法

6.2.3参与互动型培训方法

6.2.4其他方法

6.3  现代化培训方法

6.3.1远程培训

6.3.2网络培训

6.3.3计算机辅助培训

6.3.4虚拟现实培训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员工培训方法概述(重点)

领会:(1)选择员工培训方法的原则;(2)影响员工培训方法选择的因素。

(二)传统型员工培训方法(次重点)

1.识记:(1)课堂讲授法;(2)专题讲座法;(3)视听教学法;(4)实践型培训方法;(5)工作指导法;(6)工作轮换法;(7)考察法;(8)参与互动型培训方法;(9)讨论法;(10)案例分析法;(11)头脑风暴法;(12)角色扮演法;(13)模拟培训法;(14)拓展训练及其类型;(15)游戏法;

2.领会:(1)课堂讲授法的优缺点;(2)视听教学法的优缺点;(3)工作指导法的优缺点;(4)考察法的运作流程;(5)讨论法的优缺点;(6)运用讨论法应注意的问题;(7)案例分析法的主要步骤;(8)运用案例分析培训方法应当注意的问题;(9)头脑风暴法的操作流程;(10)角色扮演法的步骤;(11)拓展训练法的优点和局限性;(12)游戏法的步骤;(13)游戏法的优缺点;

3.简单应用:(1)专题讲座法的优缺点;(2)工作轮换法的优缺点;(3)案例分析法的优缺点;(4)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4)角色扮演法的优缺点;

(三)现代化培训方法(重点)

1.识记:(1)远程培训;(2)网络培训;(3)计算机辅助培训;(4)虚拟现实培训。

2.领会:(1)现代化培训方法的特点:(2)网络培训的类型。

3.简单应用:(1)网络培训的优缺点;(2)计算机辅助培训的优势及局限性。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选择员工培训方法的原则;(2)影响员工培训方法选择的因素。(3)传统型员工培训方法中各种方法的含义及优缺点;(4)现代化培训方法中各种方法的含义及优缺点。

第七章 员工培训的实施与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能够了解培训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掌握培训实施管理全过程中的工作;掌握培训风险的主要类型及风险防范措施。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7.1 员工培训实施的准备工作

7.1.1确定培训参与者的职责

7.1.2确定培训对象及其培训内容

7.1.3培训师的甄选

7.1.4培训师的培训

7.1.5培训机构与场地的选择

7.2 培训实施中的管理

7.2.1培训开始前具体事项的落实

7.2.2培训开始时的管理

7.2.3授课中的管理

7.2.4下课后的收尾工作

7.2.5培训结束后的工作

7.2.6培训预算方案的执行与控制

7.3  员工培训的风险防范

7.3.1员工培训风险的类型

7.3.2员工培训风险的防范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员工培训实施的准备工作(重点)

1.识记:(1)培训者;(2)培训对象的类型;(3)培训师的类型;

2.领会:(1)培训管理者的主要职责;(2)受训者应履行的职责;(3)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4)培训师的基本要求;(5)培训师的来源;(6)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必要性;(7)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的流程;(8)培训师的选择标准;(9)培训师的选择原则;(10)对培训师培训的内容;(11)选择培训场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培训实施中的管理(次重点)

1.领会:(1)培训开始前具体事项的落实;(2)下课后的收尾工作;(3)培训结束后的工作;(4)培训预算方案的执行与控制。

2.简单应用:(1)培训开始时管理的主要内容;(2)授课中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员工培训的风险防范(重点)

1.识记:员工培训风险的概念;

2.领会:(1)培训过程中的风险;(2)培训后的风险。

3.综合应用:员工培训风险的防范。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培训管理者的主要职责;(2)受训者应履行的职责;(3)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4)培训师的基本要求;(5)培训师的来源;(6)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必要性;(7)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的流程;(8)培训师的选择标准;(9)培训师的选择原则;(10)对培训师培训的内容;(11)选择培训场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2)培训开始时管理的主要内容;(13)授课中管理的主要内容;(14)员工培训风险的概念;(15)培训过程中的风险;(16)培训后的风险;(17)员工培训风险的防范。

第八章 新员工的入职培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性、目的与内容以及新员工入职培训存在的问题;掌握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程序;理解并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新发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8.1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性、目的与内容

8.1.1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性和目的

8.1.2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

8.1.3公司培训与部门培训

8.1.4新员工入职培训存在的问题

8.2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程序

8.2.1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需求分析

8.2.2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准备阶段

8.2.3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的控制

8.2.4培训后的效果评估

8.3  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

8.3.1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的主要内容

8.3.2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范例

8.4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新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性、目的与内容(重点)

1.领会:(1)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性;(2)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3)新员工入职培训的主要内容;(4)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5)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的设计原则;(6)新员工培训的具体内容设计。

2.简单应用:新员工入职培训存在的问题。

(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程序(次重点)

1.识记:新员工入职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

2.领会:(1)新员工入职培训需求的层次;(2)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的控制的主要措施。(3)新员工入职培训后的效果评估。

3.简单应用:(1)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程序;(2)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准备。

(三)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一般)

识记:新员工培训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新发展(重点)

领会:(1)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新发展;(2)职业导师制在新入职员工培训中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性;(2)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3)新员工入职培训的主要内容;(4)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5)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的设计原则;(6)新员工培训的具体内容设计;(7)新员工入职培训存在的问题;(8)新员工入职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9)新员工入职培训需求的层次;(10)新员工入职培训后的效果评估;(11)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程序;(12)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新发展;(13)职业导师制在新入职员工培训中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第九章 培训成果转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培训成果转化的含义和形式,掌握培训成果转化的主要理论,掌握培训成果转化过程和影响成果转化的因素,理解培训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理解并掌握培训成果转化的途径;掌握培训成果转化的方法与策略。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9.1 培训成果转化的含义和形式

9.1.1培训成果转化的含义

9.1.2培训成果转化的基本形式

9.2 培训成果转化的理论

9.2.1同因素理论

9.2.2激励推广理论

9.2.3认知转化理论

9.3  培训成果转化过程和影响成果转化的因素

9.3.1培训成果转化的过程

9.3.2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

9.4  培训成果转化的障碍分析

9.4.1培训转化的观念障碍

9.4.2培训转化的执行障碍

9.5  培训成果转化的途径

9.5.1确定培训对象——培训成果转化的首要条件

9.5.2培训项目设计——培训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

9.5.3营造工作氛围——培训成果转化的最终途径

9.6 培训成果转化的方法与策略

9.6.1培训成果转化的方法

9.6.2提高培训成果转化的策略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培训成果转化的含义和形式(重点)

1.识记:培训成果转化的含义。

2.领会:培训成果转化的基本形式。

(二)培训成果转化的理论(重点)

综合应用:(1)同因素理论及其应用;(2)激励推广理论及其应用;(3)认知转化理论及其应用。

(三)培训成果转化过程和影响成果转化的因素(重点)

1.识记:培训成果转化的气氛。

2.领会: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

(四)培训成果转化的障碍分析

领会:(1)培训转化的观念障碍;(2)培训成果转化的执行障碍。

(五)培训成果转化的途径

1.领会:营造有利于培训转化的工作氛围的途径。

2.简单应用:培训成果转化的途径。

(六)培训成果转化的方法与策略

1.领会:培训成果转化的方法。

2.简单应用:(1)营造支持性的工作坏境;(2)提高培训成果转化的策略。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培训成果转化的含义;(2)培训成果转化的基本形式;(3)培训转化的观念障碍;(4)培训成果转化的执行障碍;(5)培训成果转化的途径;(6)培训成果转化的方法;(7)提高培训成果转化的策略。

第十章 培训效果评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能够了解培训评估的含义、作用、内容、原则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的层次;了解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模型;掌握培训评估的流程与基本方法;掌握培训评估的标准与方案设计;学会撰写培训评估总结报告。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0.1 培训效果评估概述

10.1.1培训效果评估的含义

10.1.2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

10.1.3培训效果评估的内容

10.1.4培训效果评估的原则

10.1.5培训效果评估的层次

10.2 培训效果评估模型

10.2.1培训评估模型

10.2.2培训评估模型的评价

10.3 培训效果评估的流程与方法

10.3.1培训效果评估的流程

10.3.2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

10.4 培训评估标准与方案设计

10.4.1培训效果评估的标准

10.4.2评估效果方案的设计 

10.5 培训效果评估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10.5.1培训评估信息收集的方法

10.5.2培训效果评估信息数据的整理分析

10.6 培训投资回报分析

10.6.1对培训项目的效果进行分解

10.6.2将收益估计转变为货币

10.6.3培训投资成本核算

10.6.4培训投资的回报

10.7 培训效果评估的总结

10.7.1撰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10.7.2培训效果评估的跟踪反馈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培训效果评估概述(一般)

1.识记:培训效果评估的含义。

2.领会:(1)培训效果评估发展的四个阶段;(2)培训效果评估的内容;(3)培训效果评估的层次

3.简单应用:(1)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2)培训效果评估的原则。

(二)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次重点)

1.识记:(1)柯氏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2)Kaufman的五层次评估模型;(3)CIRO评估模型;(4)CIPP评估模型;(5)Phillips的五层次ROI框架模型。

(三)培训效果评估的流程与方法(次重点)

1.识记:定性评估法。

2.领会:(1)培训效果评估的流程;(2)培训效果评估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3.简单应用:定性评估的主要方法。

(四)培训评估标准与方案设计(次重点)

1.识记:培训效果评估标准的概念。

2.领会:(1)评估标准制定的四个阶段;(2)几种主要的评估效果方案的设计。

(五)培训效果评估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一般)

1.识记:硬性数据和软性数据。

2.领会:培训评估信息收集的方法。

(六)培训投资回报分析

1.识记:(1)培训项目的效果;(2)培训投资成本;(3)培训投资成本的分类;(4)培训投资的回报。

2.领会:(1)培训项目效果的分类;(2)对培训项目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

(七)培训效果评估的总结

领会:(1)培训效果评估报告撰写的要求;(2)培训效果评估报告的内容。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培训效果评估的含义;(2)培训效果评估的内容与层次;(3)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与原则;(4)培训效果评估的流程;(5)定性评估的主要方法;(6)培训效果评估标准的概念;(7)培训评估效果方案的设计;(8)培训评估信息收集的方法;(9)培训效果评估报告撰写的要求;(10)培训效果评估报告的内容。

第十一章 员工培训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员工培训制度的制定原则;掌握员工培训制度中的基本培训制度、岗前和职前培训制度以及培训奖惩制度。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1 员工培训制度及制定原则

11.1.1员工培训制度及在我国的发展

11.1.2员工培训制度的制定原则

11.2 员工培训制度的内容

11.2.1基本的培训制度

11.2.2岗前和职前培训制度

11.2.3培训奖惩制度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员工培训制度及制定原则(次重要)

1.识记:员工培训制度的含义。

2.领会:员工培训制度的制定原则。

(二)员工培训制度的内容(次重要)

1.识记:(1)员工培训制度的内容的含义;(2)岗前和职前培训制度

2.领会:(1)入职培训制度包括的基本内容;(2)员工需要接受岗前和职前培训的几种情况;(2)奖励的设置原则。

3.简单应用:基本的培训制度的内容。

四、本章关键问题

本章中的关键问题有:(1)员工培训制度的含义;员工培训制度的制定原则;(3)员工培训制度的内容的含义;(4)入职培训制度包括的基本内容;(5)员工需要接受岗前和职前培训的几种情况;(6)基本的培训制度的内容。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员工培训管理》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本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完全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教材里都可以找到。

三、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员工培训管理》,任正臣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5月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1、在学习本课程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考生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考生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考生应认真完成教材中每一章后的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应考指导

1. 如何学习

制定好学习计划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考生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为了在考试中做出满意的回答,考生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如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习进展。考生在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与文章。

2. 如何考试

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

3. 如何处理紧张情绪

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4.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考前心理紧张是所有考生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行答卷。为每个考题或部分分配合理时间,并按此时间安排进行。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考生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考生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社会助学机构在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社会助学机构在进行课程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社会助学机构在进行课程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按照重要性程度不同,考核内容分为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在本课程试卷中对不同考核内容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重点内容占60%,次重点内容占30%,一般内容占10%。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的长度为150分钟。对本课程考试过程中除携带必要的答题用的签字笔和橡皮外,严禁携带其他与考试无关的工具。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

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

6.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

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规定。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被誉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的是(   )

A.加里·贝克尔                   B.舒尔茨

C.亚当·斯密                     D.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参考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至5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传统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   )(   )(   )(   )

A.观察法                        B.问卷调查法

C.面谈法                            D.资料分析法

E.经验判断法

参考答案:ABCDE

三、填空题

1.根据企业培训职能部门的组建方式可以将培训划分为学院模式、客户模式、矩阵模式、企业办学模式和_____________五种模式。

参考答案:虚拟培训组织

2.培训迁移理论认为,迁移动机、____________、迁移气氛是影响培训迁移的三种主要变量。

参考答案:迁移设计

四、名词解释

员工培训

江苏自考30584《员工培训管理》教材大纲

参考答案:

员工培训就是组织为实现其发展目标,通过有计划、系统的教学和指导活动,使组织成员的知识水平、劳动技能、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并深入了解组织文化,树立价值观念的人力资本投资过程。

五、简答题

简述员工文化素质培训的途径。

参考答案:

(1)将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

(2)将文化素质培训贯穿于专业技能培训始终。

(3)加强企业人文环境建设,改善企业文化氛围。

六、论述题

试述制定培训计划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1)培训计划要有针对性。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初,要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2)培训计划要有全面性。培训计划的全面性,是指基于公司和员工的整体发展考虑,来设计培训内容。

(3)计划要有层级性。计划的层级性,是指各级培训分别以前一层培训为基础,员工接受的课程与所获得的技能依次提高。

(4)计划要有完整性。培训计划需包含培训的各个环节。一是培训课程的安排。二是受训者及培训教师的确定。三是培训方式的选择。。四是培训项目的安排。五是对培训项目、培训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

(5)注意投入与产出的分析。企业运营过程中所能运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培训部门获得培训所需资源的过程,如同销售人员推销产品,必须充分展现培训的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对比。

(6)获得高层管理层对培训的支持。赢得高层管理层对培训的支持至关重要。高层管理层控制着公司的资源,洞悉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与组织需求,如果培训目标与战略发展目标紧密联系,管理层就会全力支持计划的执行并提供所需的资源。

(7)直线管理层对培训计划制定的参与。直线管理层对业务需求与人员的了解,能帮助培训部门更准确地定位培训的重点,同时基于直线管理层对培训计划与培训目标的理解,能有效保证今后培训活动的开展获得积极的支持。

高纲1448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115  化工传递过程

南京工业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I  课程的性质及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化工传递过程是化工单元操作的基础,它注重从理论上揭示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的基本原理。结合特定的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深入研究其动量、能量、质量的传递实质和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研究化工过程中的强度量分布和传递通量。本课程是化工过程研究,设计和开发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工程专业基础课,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将达到如下二个基本目的。第一,深入了解和掌握传递过程的现象、机理和数学模型。第二,初步具备能运用所学的传递理论知识对化学工程的生产、实验、研究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为从事化工类专业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能够掌握动量、热量、质量三种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三种传递过程的类似性;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能够根据给定的边界条件对方程进行简化、求解,并对所求结果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讨论;能够深入了解求解数学模型的常用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以及典型解;能够对简单问题的求解,并对现象进行分析。课程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及计算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为先修课程。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掌握动量、热量、质量三种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程,理解方程各项的物理含义。

本课程的难点是:对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现象进行分析,在分析、简化的基础上进行方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以及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升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主要内容(如定义、定理、定律、表达式、公式、原理、重要结论、方法及特征、特点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及外延,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规律的适用条件,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问题进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面对具体、实际的情境发现问题,并能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合理的解释,,并根据结果得出结论,如分析、计算和论证等。

III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传递过程传递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描述流体流动的一些术语及定义,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和静力学方程,传递过程的研究对象。分子传递和涡流传递的基本定律和通量基本表达式。微分衡算方法。本章对总衡算不做要求。

二、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的介绍了传递的一些共性问题过程,包括:流体流动导论;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的类似性;传递过程的衡算方法。总衡算内容不做考核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本章中有关传递过程常用的术语,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区别。

领会:分子传递唯象律表达式、涡流传递唯象律表达式及各项物理意义。

应用:传递通量的表达式。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 动量、热量和质量的类似性和通量表达式。

本章难点: 微分衡算。

第二章  动量传递概论与动量传递微分方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深刻理解并掌握:①动量的分子传递与涡流传递方程和传递系数,②随体导数与偏导数、全导数的区别,③连续性方程的建立,连续性方程的分析和简化、柱坐标和球坐标系下的连续性方程形式,④用速度表示的运动方程—奈维-斯托克斯方程和柱、球坐标系下的奈维-斯托克斯方程。

二、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介绍了动量传递概论、随体导数、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本章对描述流动问题的观点不做考核要求,对方程的推导过程不做考核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动量分子传递与涡流传递方程的物理意义,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推导和使用场合。

领会: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的表达式和方程表达式各项的物理含义;随体导数概念。

应用:熟练掌握:直角坐标、柱坐标、球坐标下的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的分析、简化、运用。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的掌握。

本章难点:对奈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分析。物理量的时间导数。

第三章  动量传递方程的若干解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要求掌握动量传递方程在直角坐标、柱坐标和球坐标系下的方程表达式。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与动量传递密切相关的摩擦系数定义,介绍了动量传递方程的具体二个典型例子:沿平板稳态层流和圆直管内稳态层流的解例。本章对爬流、势流、平面流和流函数内容不做考核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不同摩擦系数含义、定义式,动量传递方程。

领会:学会对具体问题的简化分析求解,理解和掌握例3-2至例3-7。

应用:动量传递方程的简化和速度分布和应力分布的计算。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平壁间稳态层流,套管环隙间的稳态层流

本章难点:平壁间稳态层流,套管环隙间的稳态层流的求解及分析。

第四章  边界层流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边界层形成、发展、分离概念;掌握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的推导过程和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近似解具体的运用。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边界层概念:边界层概念、边界层的形成过程、发展和分离的概念,边界层厚度定义;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的建立及求解;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解例。管道进口段的流体流动做一般了解。普朗特边界层方程推导及其精确解不做考核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边界层理论、边界层的形成、边界层的发展、边界层的分离、边界层厚度等概念,看懂图4-1、图4-2、图4-6;了解管道进口段的流体流动特点看懂图4-5。

领会: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的推导过程和方程近似解的运用,理解和掌握例4-4至例4-5。

应用:速度边界层概念,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近似解的具体运用,即,边界层厚度、速度分布、阻力的求解。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速度边界层概念,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近似解的具体运用。

本章难点: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近似解的建立。

第五章  湍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湍流特点,掌握沿平板流动时湍流边界层方程及求解,掌握通用速度方程的运用。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湍流概念(湍流特点、起因、表征),湍流时的运动方程,普朗特混合长理论,圆管中的湍流,平板湍流近似解。本章对湍流时的运动方程推导过程做一般了解,对无界固体壁面上的湍流、量纲分析在动量传递中的运用不做考核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湍流的特点、起因(看懂图5-2,图5-3,图5-4)及表征(看懂图5-5,例5-1);瞬时量、脉动量和时均量;混合长及动量涡团传递理论。

领会:沿平板湍流流动时边界层方程,通用速度方程,理解和掌握例5-2,至5-4。

应用:通用速度方程解的具体运用,沿平板湍流流动时边界层方程解的具体运用。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圆管中的通用速度分布与流动阻力,沿平板湍流的速度分布与流动阻力。 

本章难点:圆管中的通用速度分布方程的建立与运用。

第六章  热量传递概论与能量方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机理,掌握能量微分方程的运用。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直角坐标下的能量微分方程的建立,柱、球坐标系下能量微分方程形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传热的三种方式。

领会:不同坐标系下的能量方程表达式,根据已知边界条件或者根据情况列出边界条件对能量微分方程进行简化。理解和掌握例6-1,例6-2。

应用: 能量微分方程的简化。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机理,能量方程的使用。

本章难点:以温度表示的能量微分方程的掌握。

第七章  热传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维稳态热传导、不稳态热传导、不稳态热传导速算图及多维热传导--New mare法则。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热传导的基本微分方程,稳态热传导、非稳态热传导,速算图及多维热传导(New mare法则)。本章对一维稳态热传导做一般了解,对二维稳态热传导、一维不稳态导热的数值解不做考核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毕涡特数Bi(Biot Number)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三类边界条件的分类、识别、互相转换关系;各坐标系下的速算图的运用及图中各个参数的含义。

领会:温度随时间、地点的分布规律:求出热量通量(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J/m2.s)和传热速率(J/S),学会图7-8、图7-9、图7-10的使用,理解和掌握例7-1,例7-2,例7-3,例7-4,例7-5,例7-7,例7-8,例7-9,例7-10,例7-12,例7-13。

应用:集总热容法的判别和正确运用;无限大物体不稳态导热的判别和计算;对大平板的不稳态导热要求会正确使用速算图求解。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 一维非稳态导热的典型模型的方程及解例。

本章难点:一维非稳态导热典型模型的判别。

第八章  对流传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对流传热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地位。掌握对流传热机理、对流传热系数定义、边界层能量方程、管内湍流传热的类似律。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以前面的运动方程、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为基础,解释对流传热的机理,探讨对流传热的基本规律,并重点研究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本章对管内层流传热的理论分析,层流传热精确解做一般了解,对自然对流和管内对流传热的量纲分析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温度边界层概念,看懂图8-1,图8-2,图8-3,图8-4,图8-6,领会传递类似律的含义(尤其是对柯尔本类似律)、混合边界层概念。

领会:对流传热系数的定义,掌握例8-2,例8-3,例8-8。

应用:理解和掌握平板壁面上层流和湍流的对流传热系数和传热速率的计算。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沿平板壁面上层流和湍流的对流。

本章难点:管内湍流的类似律。

第九章  质量传递概论与传质微分方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质量传递的基本概念;质量传递的微分方程。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传质的速度与通量以及传质微分方程等知识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分子扩散传质与对流传质的概念与机理,浓度、速度与通量的定义,质量传递微分方程的建立。

领会:质量基准、摩尔基准两种基准下的浓度、速度、通量的表达式;同种基准和不同基准下浓度、速度和通量的互相转换关系;双组分混合物扩散传质时,总通量、扩散通量,组元传质量的表达式;各项对流传质贡献;通量之间的关系,通量与对应速度的关系,不同基准之间的转换方法。

应用:通量与对应速度的关系,不同基准之间的转换方法。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传质微分方程。

本章难点:传质速度与通量的关系,主体流动现象。

第十章  分子传质 (扩散)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学会气、液、固体分子扩散系数计算方法;浓度分布和通量的计算。对流传质系数关联式。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在不流动的流体介质中或固体中由于分子扩散引起的质量传递问题。介绍了在气体中的扩散、液体中的扩散及固体中的扩散。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气体、液体、固体分子扩散系数计算方法、测定方法以及各自与温度、压力、体系和浓度的关系。

领会:气体、液体、固体分子扩散机理,浓度分布和通量的计算,理解和掌握例10-1,例10-2,例10-3,例10-4,例10-5,例10-6,例10-7,例10-8,例10-8,例10-9,例10-10。

应用:气体分子扩散机理;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稳态扩散传质(NB=0));等摩尔反向稳态扩散传质(NA=NB);伴有化学反应的分子扩散过程。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气体中的分子稳态扩散过程及扩散通量计算。

本章难点:伴有化学反应的分子扩散过程。

第十一章  对流传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对流传质机理及对流传质系数定义式;浓度边界层;平板对流传质的近似解,掌握对流传质模型(包括停滞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表面更新模型)机理和计算公式。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对流传质所涉及的流体与界面之间的物质传递问题。涉及浓度边界层的概念与温度、速度边界层的区别;对流传质系数定义;沿平板层流传质的精确解和近似解;沿圆管层流传质的近似解;湍流传质的类比解;沿平板湍流传质的近似解;相际传质理论。本章对壁面层流精确解,有壁面速度影响的传质不做考核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对流传质机理,浓度边界层,对流传质模型,湍流下的质量传递类比解。

领会:平板对流传质的近似解的求解和相际传质理论的概念,物理意义与模型的计算。模型指:双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理解和掌握图11-1,图11-2,图11-5,图11-7,例11-1,例11-2,例11-3,例11-4,例11-5,例11-7,例11-8,例11-9。

应用:平板对流传质的近似解和双膜模型、渗透模型、表面更新模型。

四、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平板壁面上的对流传质近似解。

本章难点:对流传质模型。

第十二章  多种传递同时进行的过程

本章不做考核要求。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考试内容在教材有全部体现。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大纲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均有体现。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是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传递过程教材。由陈涛、张国亮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2009.5,2012年7月印刷。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五、应考指导

1. 如何学习

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你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为了在考试中做出满意的回答,你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地理解。使用“时间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习进展。你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文章。

2. 如何考试

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整洁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回答所提出问题,要回答问题的要点、关键词,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

3. 如何处理紧张情绪

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4.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行答卷。为每个考题或部分分配合理时间,并按此时间安排进行。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要针对重点章、次重点章和一般章节分别提出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建议和要求,在助学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要强调注意正确引导、把握好助学方向,正确处理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系。特别要注意对历年考卷的分析。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三个或四个认知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 课程分为三部分,分别识记、领会、应用,考试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大约分别为:20%、30%、50%。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指出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的长度。对本课程考试要携带必要的工具等,应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目,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附录  题型举例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关于不可压缩流体的选项是正确的(      )

A.密度不随空间位置的流体      B.密度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流体

C.密度不随时间变化的流体      D.密度不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流体

二、填空题

1.在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物理量为质量、能量、          、电量等。

三、名词解释题

1.(导热过程的)第二类边界条件。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连续介质?

五、计算题

1.流体以2 m/s速度在平板壁面上流动,试求算:① 距平板前缘0.08 m处边界层的厚度;② 如平板壁面的宽度为0.5 m,长度0.08 m,求平板壁面上所受曳力。

已知:流体的;假设临界雷诺数为:


首页 |杏悦介绍 |杏悦展示 |杏悦新闻 |杏悦登录 |杏悦代理 |杏悦招商 |杏悦平台 |杏悦APP下载 |联系我们

13988889999

Copyright © 2012-2018 首页-杏悦-杏悦注册站 版权所有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电话:0898-88889999手机:13988889999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88889999号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

平台注册入口